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來源:時代範 9.05K

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人説:“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當然無疑的,所以家教特別重要,一個人成年之後,是個什麼德性,幾乎都是父母小時候教訓的結果,現在分享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1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兩位媽媽分別帶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園裏玩耍。當看到美麗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時,兩個孩子奔跑着去追趕,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説: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媽媽則站在一旁,淡淡地説:沒關係,自己爬起來。這位孩子若無其事地爬起來,又繼續奔跑着玩去了。同樣是摔跤,為什麼有的孩子顯得脆弱嬌氣,而有的孩子卻表現得堅強勇敢呢?

這跟兩位媽媽不同的表現有關。前一位媽媽緊張不安的態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從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覺,使孩子變得嬌嫩,這是消極的暗示。而另一位媽媽淡然平靜的態度卻暗示着孩子,摔跤沒什麼大不了,自己應該勇敢爬起來,這是積極的暗示。

心理學家説,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緒、興趣、意志方面發生變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稚嫩的心靈。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與説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含蓄而委婉,避免説理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於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志。據調查,有接近9%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人,年幼的時期都感受過來自家長的積極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強,所以,家長應注意善用積極暗示,避免消極暗示。家長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呢?

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語言暗示

設喻法

教育孩子時,曉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説出來,有時通過設喻、講故事、做遊戲、角色體驗等點撥啟發孩子,讓其從中懂得道理,能達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對比法

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家長採用對比的方式,給孩子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斷進步,注意恰當運用暗示性對比,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將法

神態表情是人心靈和內在情感的直接表現,家長可藉助神態表情給孩子積極的暗示教育。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時,給孩子讚賞、肯定的眼神,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鼓勵、安慰、愛撫的目光,讓孩子感受到勇氣和力量。這些飽含情感和愛的積極暗示,能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

行為舉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着孩子,為孩子所效仿。家長自覺排隊,用行為暗示孩子,插隊的人是不受歡迎的;在公共場所不隨地亂丟果皮紙屑,也會讓孩子學會自覺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裏。家長良好的行為舉止都在無形中暗示孩子正確的道德、行為規範。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陣潤物無聲的細雨,悄悄滋潤着孩子稚嫩的心靈,對於培養孩子規範的舉止、優良的品性、良好的習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吧。

是啊!讓我們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吧。

請有心人注意了,我們應該要鍛鍊孩子的堅強和堅韌,但不是以一種淡淡的或者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挫折啊。如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對父母親人的疏離感,到頭來孩子的過於獨立會造成更大的問題,教育變得不起作用了。大家不要被例子的表面意思所困。

對小孩沒什麼經驗,沒有發言權,不過特別不喜歡嬌氣動不動就哭鬧的小孩,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看法不錯,支持

文中的例子很典型,近距離接觸過幾個小孩,什麼樣的孩子招人喜歡什麼樣的孩子惹人煩,和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一個孩子思想意識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

聰明堅強的孩子背後需要智慧冷靜的家長.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樓説的不無道理。

就這個例子而言,個人覺得雖然不用又哄又抱,但一句淡淡的又似乎差了點什麼?如果能以熱情的目光和語言給孩子鼓勵:寶寶勇敢,自己站起來!是不是效果會更好點?

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2

1、情緒的表達。

孩子會在無形之中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面對和處理壓力的能力。當父母心情不好,採用的是偏激的言語和情緒,來面對和處理壓力,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也會往偏激的方向去。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家庭氛圍較差的孩子,脾氣往往都比較暴躁。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之後,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比其他孩子更加叛逆。

這其實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受到父母暴躁行為所影響的結果。

2、對婚姻的態度。

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難免會因為一些事情吵架。所以很多夫妻之間的吵架,難免用十分惡毒的言語來傷害對方,越吵越兇。有些脾氣暴躁的夫妻甚至會直接動手,這樣不僅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成長。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看到父母吵架,孩子在看到父母吵架的時候,心裏都會十分的不踏實,感覺自己不受關愛,就會缺乏安全感。孩子在父母吵架的氛圍之下長大,對於婚姻的態度一定是消極的。

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第2張
  

3、生活習慣。

父母生活習慣的`好壞,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父母的好習慣,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學到之後,對於孩子來説,是受益終生的。而父母的一些壞習慣,對於孩子的影響就像頑疾一樣,一旦形成了,就很難改正了。

比如很多父母雙方學歷較高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也比較會學習。這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受父母學習的習慣影響,掌握了父母學習的方法。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後,孩子自然也就更容易成績優異了。

那麼,作為父母,到底需要做什麼,才能避免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呢?

1、注意情緒的表達。

父母在面對和處理壓力的時候,最好是將壓力留在家庭以外,把不良的情緒處理完再回來。回家時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孩子,孩子在父母積極情緒的影響下,對於對於未來生活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會增強。

2、父母之間和睦的關係。

父母之間有了分歧和矛盾的時候,先要讓對方把話説完。如果對方説的話確實有道理,該認可還是要認可,不要總是抱着“我一旦認可了,我就輸了”的心理,夫妻是伴侶,又不是敵人,輸了和贏了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父母之間只要一方有平和的處理態度,那麼另一方也一定會用平和的態度來處理。平和處理方式,會使得父母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和睦,孩子在父母和睦的關係下,心裏會十分踏實,自然也就有了安全感。有了父母這麼良好的婚姻模板,孩子對於婚姻的態度,自然也會十分積極。

3、父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的良好生活習慣,體現在很多的方面,例如作息,衣着,言談舉止和衣着等,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在各個細節中,為孩子做好榜樣的,讓孩子感受到怎樣做才是規範而又正確的,良好的生活習慣,絕不僅僅是一天能夠養成的,而是長期的積累。

孩子的習慣,性格等很多方面,大部分都是延續父母的,如果父母沒有去重視自己是否對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只會讓孩子在日後的發展中重蹈父母的覆轍。不過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在走上社會後,完全擺脱了父母對自己的影響,而且還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得較為出色,成為了父母的驕傲。但相對來説,父母的影響,還是最重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