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

來源:時代範 2.16W

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學校適應不良是青少年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性障礙,指的是學生在學校的學業行為、學校參與、情感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的問題,現在分享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

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1

認知上:

案例1:高中以前,李曉一直是老師的寵兒。會考使他從最高點掉了下來。進入高中後,內向的李曉不喜歡和不熟悉的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學習枯燥單調,他感到難以適應周圍的人和事物。他懷念國中的同學、老師和一切。

情緒上:

案例2:吳蘭,她每天學習到晚上12點,早上6點起牀,中午也不休息。作業太多,學習、工作的壓力常常會讓她頭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煩,而且自己厭惡自己,認為自己很差,特別是數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壓力很大,有時很壓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學好。但一看到物理書就頭痛,一上物理課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發泄壓力。

由於環境變化大,壓力大,新生容易出現害怕、嫉妒、焦慮、自卑等情緒表現。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容易產生厭惡情緒,總認為班上其他同學比自己強,很容易自卑、生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

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
  

行為上:

案例3:陳放:上高中了,繁重的學習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很想在各科都表現自己,希望大家發現自己是一個很優秀、很不錯的.人,但往往想的和做的不一樣,心裏有點焦慮。李潔:剛進校時急於表現自己,大量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沒有做好時間分配,高一期會考試成績陡然下降,讓她驚訝、傷心不已。

新生適應不良在行為上的表現主要有:退縮,過分保護自己,什麼活動都不參與,從不主動和其他同學交往。而有的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高一生活中,表現為過分積極,什麼活動都參加,一天忙得團團轉,但似乎什麼事情也都沒有做好,特別是學習受到很大影響。

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2

表現

情緒方面

焦慮、抑鬱、強迫、恐懼、厭煩、退縮等情緒的產生,都是學校適應不良的常見表現。具體可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因為孩子其實也想學好,因此產生焦慮;有些孩子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孩子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或對家長的依賴性增強。

行為方面

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能力抑制:孩子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到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後出現學習能力上的抑制,比如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複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呆等,從而導致學習困難。

2、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遊離於同輩羣體之外。

3、品行紊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範和準則,如逃學、鬥毆、説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遊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

4、行為倒退:行為表現較同齡人幼稚,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低幼年齡的遊戲,和同齡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生理功能方面

伴隨情緒障礙,部分孩子還出現生理功能方面的障礙,具體表現有: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腰痠背痛;心慌心悸;軀體乏力、精神倦怠等,但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成因

社會心理因素

在人格的形成過程中,外在所處的環境對人的心理起着很大的影響。處於幼兒園、國小低年級階段的兒童,年齡偏小,人格特點和個性正在形成;國小高年級、初高中的青少年,雖然身體和智力都已經得到一定了的發展,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定型,又處於身心發展不穩定的時期。

所以,無論對於什麼階段的未成年人來説,對學校生活轉變中環境和社會地位的變遷,及其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哪怕只是如“我從以前班上最高的變成平均偏矮的”這種小事,都有可能成為產生症狀的刺激源。

這類對變遷的應激反應,是未成年人學校適應不良起病的.直接誘因。

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教育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未能令他們滿意,就經常採取譏諷、辱罵、厭惡、苛責、蔑視和冷漠等打壓的形式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傷害,摧毀孩子學習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父母由於感情不合或其它原因而經常吵架,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帶來情感上的不良影響,對孩子形成穩定的情緒、健全的人格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人際關係緊張

學校適應不良的學生中,有很多是由於在家庭或學校集體中人際關係緊張而造成心理上的壓抑。由於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交往,人際關係自然就不好。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

個人的個性原因

由於特定的生活環境,接受到的特定教育方式,或者本身天生的某些特質,一些青少年學生可能形成自我中心、自卑、心胸狹窄、孤僻、神經質、攻擊性強、期望值過高的個性特點。這些特質會使他們在遭遇環境的變遷時,感到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受到情緒的波動不良影響。

解決

嚴重的學校適應不良若不及時解決,拖延下去可能發展為神經症;一些看起來不嚴重的不良適應行為,若得不到及時矯治,可能在學生身上固定下來,對其今後的發展亦有破壞性影響。

增加困難克服經驗

心理社會刺激因素、家庭環境因素有些是可以消除的,如父母感情不和諧、老師過於嚴厲等。但人生中不是什麼都可以替孩子消除的,在家長的羽翼下漸漸長大的孩子總會遇見難以克服的苦難挫折,在成長的過程中,要適當放開手,讓他們學會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甚至從困難中汲取營養。養成成長型人格,更主動地學習,面對失敗的時候也會重新調整心態,嘗試不同的策略。

家長不要過分寵溺孩子,或者過分嚴苛專制,需要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在成長中常碰到的一些困難,獲得克服困難和消化情緒的親身體驗。

新生適應不良的三種變現 第2張
  

羣體生活的早適應

對集體的適應是人的一項重要品質和能力。學校適應中很大一部分與社會交往相關,孩子在社交互動中可以通過模仿、對新鮮事物的共同探索、對行為結果的反思來學習。家長要有意識地儘早讓孩子體驗集體環境,可以通過參加夏令營、集體興趣班等等活動或是親朋、鄰居聚會。

在羣體中,孩子意識到必須要遵從羣體的規則,每個人的權利是均等的。如果只顧自己就會受到排斥,這時孩子會進行一番思想鬥爭,最終向羣體規則逐漸規範和調節自我。

不良情緒的調節

教育孩子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引導他在為某事不高興或感到焦慮時,找個朋友、親人或老師一吐為快。有的同學可能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為即將到來的考試感到焦慮或恐懼,應把過去考試的成績放下,立足當下的學習,坦然面對每次的考試。

如果孩子長時間感到心情抑鬱,可以參加一些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如打籃球、踢足球、長跑等,緩解一下情緒,如果主動尋找信任的人傾訴則更理想了,嚴重時可以求助於心理專業人士。

鼓勵教育

父母老師可以創造條件,鼓勵兒童堅持不懈的學做某一技能,以鍛鍊恆心毅力,同時增加自我效能感。用成年人的智慧扶持孩子的心智成長,譬如幫助孩子學習正念,引導其合理看待自己的得失,減少不合理信念,調節對事物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從而更好的應對處理問題。

當孩子遇到較大困難時,鼓勵其樹立信心,幫助他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當他成功時,及時幫助其分析成功的原因。

如有需要,可到有來心理預約諮詢,有來心理甄選領域內top諮詢師,進行專業科普和預約諮詢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