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自體 一個太懂事的孩子活得多虛假

來源:時代範 2.46W

什麼是虛假自體?

虛假自體 一個太懂事的孩子活得多虛假

19世紀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温尼克特提出了虛假自體的概念,温尼克特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體”,那是生命的內在動力。簡單的説虛假自體的意思就是,這不是真實的自己,與之相對應的是真實自體,虛假自體迴應的外部的、別人的需求,真實自體則迴應的是內心自己真正的需求。

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怎麼發展出虛假自體的

温尼克特認為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如果父母等撫養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養育孩子,比如不是按照嬰兒的需求去餵奶,去給他換尿布,去給他撫慰和擁抱,甚至忽略嬰兒的各種需求信息、各種示意表達,而是讓嬰兒順應、習慣撫養者自己的的需求,甚至當嬰兒沒有做到時,採取拍打等懲罰措施,這樣的撫養就會使得嬰兒發展出虛假自體。

因為小嬰兒的心理是簡單的、沒有任何心理防禦機制的,他們不會認為這是父母的行為不當,而是會認為是自己的需求不合理,於是他就會學着壓抑自己的需求、按照外界的刺激,發展出撫養者願意接納的各種心理和行為。

小嬰兒的這種過早的關注外部世界,使得他的內部心理髮展會嚴重受限,比如他會建立不起自己對世界的信任,建立不起自信心,變得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這樣發展出來的就是虛假自體,這樣的自體迴應的是外部世界的虛假需求,而不是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需求。

一個活在虛假自體中的孩子,他的以後要活得有多假

在幼兒時期,孩子就活在了一個別人説了算的虛假自體中,那麼他此後的一切心理髮展還會好嗎?我想説很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

就像我們聽過的那個小小的柱子、細細的繩子就可以拴住千斤重的大象的故事一樣。大象在很小的時候被規訓,被牽扯,於是它學會了接受。等到有一天它可以輕易掙開繩索,它也不掙扎了。

同樣的,當一個孩子長大了之後,他的往後餘生,就會依然重複幼小時候的心理模式,因為聽話、順從、懂事是他的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心理反應,更是一種應付外界不安全的保護措施。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活在虛假自體中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年少時聽話順從,特別懂事,年長後他們變得多疑、敏感、特別會看人臉色,甚至對他人“卑躬屈膝”。

據説英國孩子學會説的第一句話裏,出現最多的是“不”,當一個孩子説出“不”這個字的時候,就相當於他對養育者説我不想按照你的意願存在。我想説,在生命開始,我們都會説很多“不”,但是我們的父母、家庭太希望我們聽話了,於是我們就逐漸學會了説“是”,學會了順應別人。

一個活在虛假自體中的人,他與真實的自己產生了隔膜,世界在他們眼裏不那麼真實,他們自然也就不那麼真誠,於是他們他們就會變得消極、被動、封閉、甚至是沉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活在虛假的自體中,無法表達內心真實的需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過早的學會了聽話、變得懂事,無法活在真實的自體中。

所以我想説,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這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因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他的一生會活得很假。

大人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想着孩子能夠按着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想要孩子上個好大學,就時刻督促着孩子好好學習;想讓孩子找個自己認為滿意的工作,卻不瞭解孩子真正想要做什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意願。總是按着家長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缺乏真實感,活在虛假的自體中,無法找到真實的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