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前心理調適

來源:時代範 3.07W

就業前心理調適,就業是一種競爭,由於大學生剛剛畢業,往往有急於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業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因此,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非常重要,現在分享就業前心理調適。

就業前心理調適1

1、自我激勵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樣的事蹟或明智的思想觀念來激勵自己,同各種不良情緒進行鬥爭。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實力,通過自我激勵,增強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

2、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如:聽聽音樂,參加體育運動,進行自我娛樂,接受大自然的薰陶,參加有興趣的活動等等。

3、適度宣泄法,宣泄的較好方法是向你的摯友、師長傾訴你的憂愁、苦悶,使不良情緒得到疏導。在傾訴煩惱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4、自我安慰法,關鍵是自我忍耐。在擇業中大學生常常會遇到挫折,當經過主觀努力仍無法改變時,可適當地進行自我安慰,以緩解動機的矛盾衝突,解除焦慮、抑鬱、煩惱和失望情緒。

5、合理情緒療法,人們的情緒困擾是由於不正確的認知即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因此,通過認知糾正,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就業前心理調適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狀況

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同齡羣體中,具有高素質,高學歷的優勢。目前高校畢業生主要為90後,從社會環境及家庭成長環境來説,當前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缺乏實踐經驗、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心理期望過高等問題,而他們習慣把擇業困難的原因歸為外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這樣的求職心態致使眾多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處於被動局面,總希望需求單位能滿足自己各方面需求,由此則增加了自身就業的難度。由於缺乏人生閲歷和社會經驗,學生對於社會形勢、行業發展狀況、就業前景等認識不夠,在擇業過程中容易產生迷茫或從眾心理。

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受家庭因素的影響,在擇業過程中過分依賴父母的建議,缺少自主性。

就業前心理調適2

一、以全局觀視角積極看待就業和擇業

多數大學畢業生對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感到焦慮或迷茫,在家長規劃的路線和自己的想法裏搖擺不定,忐忑不安。事實上,如果我們僅僅考慮怎麼找工作,這種思路會非常侷限。因為,當下的選擇並不意味着一成不變,也不會決定終身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建立生涯規劃的全局視角,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當下所處階段及面臨的就業問題。

畢業意味着新的開始。當你走入職場,很快就會發現,社會評價標準開始多元化。過去別人不認可的一些特點,説不定會成為你在職場上的“殺手鐗”。

比如,有的同學不擅長考試,而擅長在實踐中學習,進入職場後,反而成長得非常迅速。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專注學習的人,踏入職場,好奇心和創造力極強的他們,很快成為最高產的核心員工。因此,在多元的評價標準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無論哪種情況,大學畢業時,我們都擁有了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畢業意味着從經濟獨立走向人格獨立。哪怕剛開始時收入很低,這些收入也全是自己勞動所得。用自己的努力賺取經濟回報,支付生活賬單,回報家人,是最初職業成就感的來源。

而經濟獨立也是人格獨立的開始。伴隨着獨立完成一系列重大決策:去哪個城市發展、進入哪個行業、應聘什麼崗位、選擇哪個公司、到哪裏租房,都要自己判斷決策。當你開始獨立思考、獨立決策時,你才真正快速成長。明確就業的積極價值和意義,可以讓我們更勇敢地面對求職路上的困難和挑戰。

就業前心理調適 第2張
  

二、嘗試緩解求職心理困惑

同學們在求職過程中容易產生以下心理困惑:

(一)挫折心理:覺得沒有合適自己的崗位。自己所學的專業工作崗位很少,在招聘會上總是受到打擊,簡歷投了十幾份,沒一份有迴音,考試面試總是失敗等等。

(二)自卑心理:這是最要不得的就業心理困惑,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什麼才能也沒有,考試面試總是失敗,都沒有信心再去找工作了,太丟人了。

(三)依賴心理:總是想等着學校、老師、家人、親戚幫助,自己不去了解就業市場,不主動去找工作,也不願意去嘗試,臨近畢業都還沒有寫簡歷,或者根本不懂簡歷怎麼寫。

(四)從眾心理:同學們都説考公務員、都要留在大城市、都要進大醫院,我也要,我也不想回家鄉。

(五)嫉妒心理:連她那麼差的人都有那麼好的工作、她那麼差那麼懶,肯定有關係,憑什麼她成績那麼差被錄用,這個社會也太不公平了吧。

(六)攀比心理:她的工作怎麼這麼好,留在大醫院,我的工作在小縣城,我還是先解約吧,或者先不籤協議,我也要找更好的工作。(七)恐懼心理:總是擔心自己接下來找不到工作,也沒有人幫助,沒有自己的'規劃,不想畢業,不想面對社會。

三、掌握調整情緒的方法

(一)接納不良情緒

就業是人生髮展中的一次重大選擇,在這個轉折的關鍵時期,各種未知的挑戰就像大山一樣壓在心裏,伴隨而來的是焦慮、迷茫、煩躁、自卑等情緒。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我要正視它,接納它並允許它的存在”。

此時,可能有同學會擔心:“我允許自己待在負面情緒裏?那我要是一直走不出這個負面情緒可怎麼辦?”其實,如果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是由某種症狀引起的,那麼它將會隨着注意力的轉移而逐漸消散。相反,如果你用種種方式與負面情緒對抗,那麼它將會消耗掉你大量的注意力,此時,你在負面情緒中的時間也會變得更長。

(二)調整不合理認知

當然,不良的情緒也可能來自於一些不合理的認知,比如“我要是找不到工作,這輩子就完了!”“這次又沒被錄用,我真是個糟糕的人!”等等,這些錯誤認知會讓你放大困難,否認自己,最後失去動力。因此,無論是對自己的能力還是對當前形勢的合理認知,都是至關重要的。

畢業生要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當出現求職現狀和理想差距很大的時候,要善於自我分析,思考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開放自己的視野,不侷限於一些固定的工作形式,努力創造機遇。同時,可以多關注國家、省、市等發佈的權威政策信息,瞭解最新的畢業就業創業的工作動向,留意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招聘信息,多做嘗試。

因此,要接納這些情緒,可以多與家人、老師、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和擔憂,通過交流與分享獲得情感的支持和心理的共鳴。

(三)構建合理就業期望

在對就業市場、就業形勢有了客觀認識後,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就業期望值。調整就業期望值並不意味着“對單位沒有選擇,只要有單位就去”,而是在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唸的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

在擇業時,放棄過去那種 “擇業就是一步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樹立起“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

(四)做好求職前的準備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了,許多同學把精力集中在面試時的臨場發揮上,卻忽略了良好的臨場表現主要基於平時的學習和積累。因此,為了更好就業,我們要提前做準備。

一方面是知識和能力的準備。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做到良好地掌握及運用,同時通過社會實踐和實習經歷,鍛鍊自身的表達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創造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

另一方面是身體素質的準備。不論是什麼樣的工作,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狀態都是基本的保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鍛鍊身體,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迎接求職的競爭和挑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