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

來源:時代範 2.53W

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網癮危害觸目驚心,青少年迷失於電腦網絡的“虛擬世界”裏,網絡遊戲、網絡交友、網上聊天等的泛濫正改變、侵蝕着一代人的生活,高壓電擊網癮少年的以往家中並不是很温暖,爸爸媽媽對他很冷淡。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

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1

網吧裏,在玩網遊的少年一臉的專注。王軼庶

兩個戒網癮的孩子頭部被固定在一個類似燙髮褓的半封閉金屬機器裏,接受電擊療法。被1至5毫安的電流刺激腦部後,孩子們坦言那是相當的疼。莫偉濃

有報道稱,廣東省有45萬網絡成癮的人,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少年。十一放假,總有憂心忡忡的家長抱怨孩子沉溺網絡,四處打聽,有沒有高人可以打救自己的孩子。焦急的家長總希望能有一劑猛藥,還給他們一個活潑可愛、勤奮好學的`孩子。這些催生了一個戒網江湖。

這裏有高人也有江湖術士推銷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案,上演追逐利益的狂歡。

8月中,廣西網癮少年鄧森山的死為我們揭開了這江湖一角,但這場江湖的紛爭遠沒有隨着幾個打人者的被批捕而結束。

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
  

網癮危害很大

1、身體上的危害表現在視力下降,目光呆滯、聽力下降、食慾不振等;

2、心靈上的傷害主要有焦慮不安、脾氣暴燥,空虛、生活沒有目標,影響身心健康等;

3、學習上的危害表現在上網成癮的孩子大多厭學、逃課、學習成績下降甚至輟學等;

4、對家庭的危害是家長擔心、憂慮、無計可施,有的父母因子女上網成癮造成感情不合而離異;

5、對社會的危害是有的學生為了上網,出現偷盜甚至打罵、搶奪等暴力傾向,去搶低年級學生的錢、偷家長和老師的東西拿去變賣,還有的因為家長不給錢,把家長打得遍體麟傷,給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

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2

中廣網昨日的消息稱,備受關注的網癮診治標準有望年內出台,每週上網40小時以上即可認為是網癮,成癮者主要以玩遊戲為主。

消息一出,網絡一片譁然,各行各業的網友紛紛貼出工作時間表反駁,表示“無網絡無工作”,按照40個小時算,很多上班一族均“被網癮”了。

有網友質疑,上網的時間並不能全面表示“入網”多深,是不是網癮,更應該參照網絡對上網者身體的損害表現。

專家網癮制定沿用國外標準

今年初,衞生部委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衞生研究所和中南大學精神衞生研究所負責制定網癮、酒癮的界定標準和治療規範。據悉,兩項標準有望今年年底前出台,然後再推薦各地使用。

接到衞生部的委託任務後,中南大學精神衞生研究所成立了五人組成的專家團隊。中廣網消息稱,五人專家組之一的高雪屏博士表示:“網癮標準的制定,主要沿用國外的標準。將在國外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國內網絡成癮者的情況,進行修訂。”

在網癮的界定上,高雪屏表示,“還要進行精細的調查分析,初步認定每週上網40小時以上即可認為是網癮。”高雪屏認為,有的人上網一週左右即可成癮,有的時間則更長,成癮者主要以玩遊戲為主。

網癮危害大殃及千萬人 第2張
  

網友IT業可否申請工傷

專家”40小時網癮“的標準,遭到了網友的板磚“襲擊”。有網友給出工作時間表,40/7=5.71,上班族通常的上班時間從上午8時30分到下午5時,除了吃飯幾乎都在電腦前,下班回家後開電腦到睡覺。“我並不想上網,但工作必須上網,下班後不知道能幹啥,吃喝玩樂都要錢啊,只好在家上網,看來我是被網癮了!”網友套用最流行的語句感歎稱,“哥其實上的不是網,是寂寞。”

北京網友“kangkae”覺得,根據時間來判斷網癮本來就是一個錯誤,不曉得又是哪個“磚家”發明的。“我覺得是不是網癮要看身體的表現,標準參照毒癮。”網友“額配”戲稱,“吸煙有害健康,為什麼就沒個煙癮標準呢?”

蘇州網友“fireyu”表示,這個標準“很好,很強大。IT業的所有人,都是網癮患者”。“作為一個網絡工作者,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是否可以申請工傷?”

記者採訪

在我們的生活中,網絡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記者昨日隨即採訪了公務員、IT人士、企業上班族等不同人羣,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如今已是網絡時代,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誰都離不開網絡,用時間界定網癮實在不合適。

工作無紙化上班即上網

在某城管部門工作的楊小姐在聽到網癮標準時大感驚訝,“40個小時,太容易就網癮了。”楊小姐説,現在政府都要求無紙化操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跟相關部門聯繫、佈置工作、寫文件、處理問題等等,哪個不是在網上進行。不算加班和業餘時間,就是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也就“網癮”了。

對網癮標準反應最為激烈的,當屬從事IT行業的人員。一位在網站做編輯的朋友給記者留言説:“我超額完成了網癮入門指標,可稱為資深網癮人士。可我現在下了班連電腦都不願意看到,又算不算反網癮人士?定這個標準有啥意義?不會出台標準強制治療或者隔離吧,難道不要工作?”

以前逛街購物如今“逛網”

在廣州某國企工作的小佳目前還是單身,他有些鬱悶地表示,旅遊、找朋友玩都很好,但平時大家哪裏能天天聚,下班沒事只好上網,基本每天掛在網上的時間都在10小時左右。小佳是魔獸的老玩家,但他肯定地説:“我沒有網癮,我喜歡遊戲,但我正常工作;我天天上網,但我朋友很多。網絡可以讓我的生活更豐富。”

對此楊小姐認為,用時間來衡量所謂的網癮根本不科學也不可靠,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説,網癮與時間關係不大,關鍵是個人的定力。“除了工作,我還會在網上買東西、看小説、看電影等等,網絡也是一種生活,就跟以前沒有網絡時去逛街一樣,現在不用逛街,就是‘逛網’,以前都沒有誰説要治逛街癮。”

上海戒除網癮發起人:統一時間標準缺少指導意義

針對“每週上網40小時以上即可認為是網癮”的界定標準,上海有專家指出,僅以時間的長短作為成癮的標準,並不科學,也根本沒有具體指導性。網絡成癮最嚴重的負面影響是使人失去社會功能,而不僅僅是耗費的時間問題。

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主任醫師、上海藥物綜合方法戒除網癮發起人杜亞鬆教授介紹,上海中學生中有網癮的比例約為2.6%。但僅以“每週超40小時上網”即判定成癮並不科學。

杜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判斷網絡成癮主要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花更多的時間上網才能感到滿足,且時間不斷延長;二是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激惹等症狀,上網後上述症狀可迅速減輕或消失。另外,除上網之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明顯減少,以致失去以前的愛好和娛樂;曾經努力過多次,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等等也都是診斷網絡成癮的具體依據。(《青年報》)

網癮成了搖錢樹?網戒機構,暴利與暴力齊飛

雖然“網癮”的標準至今依然充滿爭議,但毫無疑問是的,越來越多的家長想把長時間泡在網上的孩子從虛擬世界中拉回到現實中來,而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各樣的'網癮戒除機構。

8月23日,央視名牌欄目《經濟半小時》推出《網癮少年成了誰的搖錢樹?》,將網癮治療行業推到台前。節目指出,網戒行業的規模已達數十億元,網戒機構缺乏監管,導致“不少機構利用家長病急亂投醫的心理牟取暴利”。

《經濟半小時》的節目中,記者採訪了一對母女,在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女兒小雪曾12次被電擊,每次電擊都有六七個人按着她,給她嘴裏塞上牙套避免咬舌。面對記者“電療給你留下了什麼”的提問,小雪回答説:“恐懼。”隨着電療次數的不斷增加,她“心裏面一次比一次憎恨,寧願一下突然死了,也不願再做電療”。

網癮戒除機構不光是採取電擊,還採取強制吃藥、暴力毆打等手段,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受到傷害。甚至有的地方戒毒所也接收網癮少年,王小陽的父母就將孩子送到寧波的一家戒毒所用藥物戒除網癮。這種治療的結果是“割腕兩次”。“睡眠時間不能控制,(大小便)失禁”。

《經濟半小時》節目指出,網戒機構來歷不明、身份模糊,缺乏監管部門,網癮程度的鑑定、治療效果的鑑定、收費金額、治療方法都沒有統一標準。這些是造成目前暴力戒網癮,治療單位牟取鉅額利潤的原因所在。按照該節目的統計,我國網癮青少年已經從當初的400萬增加到1300多萬,戒除網癮已經悄然成為了一個擁有300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十億元的產業。按照臨沂網戒中心宣傳中所提到的已經治癒的3000名孩子為基數,以每個孩子每月6000元,按照每個療程四個半月計算,這家網戒中心,這幾年僅收取的治療費用就達8100萬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