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病孩兒,要心中有譜

來源:時代範 1.23W

常言道:三分治,七分養。孩子生病了,家庭護理的質量高,不僅可以減輕病痛、促進康復,還避免了由於護理的技術不當,使病兒病上添病。

護理病孩兒,要心中有譜

冬春季,小兒以呼吸系統的疾病居多(如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急性喉炎等),另外呼吸道傳染病也在冬春季高發。那就讓我們針對以上多發病,談談什麼是護理上的“心中有譜”吧。

心中有譜——能區分病情的輕重緩急

以“鬧嗓子”為例。感冒“鬧嗓子”,在家吃些感冒藥,多喝水、少説話,感冒一好,嗓子也就不疼了。

可是,也有急茬兒的,“鬧嗓子”能危及到生命。孩子嚷“嗓子痛”,受炎的部位卻是喉。喉是呼吸道最狹窄的部位,這兒發炎、腫脹就會發生“喉梗阻”,出現呼吸困難。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咳嗽的聲音挺怪,似小狗叫(犬吠樣咳),吸氣時費勁兒,得趕緊送孩子去醫院,分秒必爭。

心中有譜——能敏感地覺察病情有變

一些冬春季多發的傳染病,比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病初似感冒。但是如果家長知道流腦的一些症狀,就能覺察出早期的“苗頭”,趕緊帶孩子去醫院。

比如,感冒引起的嘔吐,孩子把胃裏的存食吐出來,就舒服了。可是流腦引起的嘔吐,不是因為胃不舒服,而是腦膜受到刺激,嘔吐頻繁、劇烈;感冒雖然也會引起頭疼,但是流腦引起的頭痛要嚴重得多;流腦早期,在皮膚上還會出現一些針尖大小的出血點(用手按壓不退色)。心中有譜的家長,把這三個現象合在一起,就能做出孩子不是感冒,不能耽誤的決策。

心中有譜——能掌握常用的護理技術

測體温、數呼吸、摸脈搏、熱敷、冷敷、喂藥、點眼藥、點鼻藥以及止鼻血等等,都是常用的護理技術。

就拿擤鼻涕這點小事兒來説吧,也有技巧。感冒了,鼻涕多,如果把鼻子全捂上,讓孩子使勁擦,這個“小動作”很可能招來“大麻煩”。

原來,鼻子裏面有些暗道與鄰里相通,比如鼻竇,是鼻腔周圍的“洞穴”,每個“洞穴”都有細小的管道與鼻腔相通;又如,自鼻咽部伸出一管道通向中耳,叫咽鼓管。用力擤鼻髒東西就可能自鼻腔進入鼻竇、進入中耳,引起鼻竇炎、中耳炎。

家長給孩子擤鼻涕,或教孩子自己擤,要輕輕地,一個鼻孔擤完再擤另一個。

心中有譜——病號飯合口、適宜

“三分治,七分養”,在這個“養”字中,做好“病號飯”至關重要。舉幾個例子:

◆感冒——怕“硬”

小兒鼻腔狹窄,患感冒,鼻子堵。鼻子不通氣,只能用嘴呼吸。如果吃硬的東西,得細嚼慢嚥。但是,鼻堵了,靠嘴呼吸,顧得上咀嚼,就顧不上呼吸,邊吃邊憋得難受,只能囫圇吞食。病號飯宜稀、軟,牛奶、藕粉、蛋花湯、稀飯等,吃起來就舒服多了。

◆長口瘡——怕“鹹”、“燙”

感冒發燒容易長口瘡,使病兒“畏食”、“畏水”。為了讓孩子多吃點、多喝點,飲食勿燙,應偏涼;飲食勿鹹,應偏甜。鹹、燙會加重疼痛。

◆腮腺炎——怕“酸”

在酸味的刺激下,唾液分泌增多,但炎症使腮腺導管堵塞,唾液不能順暢地排出,會使腮腺的部分更加脹疼,所以無論食物還是飲料不要帶酸味。

另外,吃完東西,要用淡鹽水漱漱口。

◆腹瀉——怕“渣”、“油”

感冒常引起腹瀉,腹瀉不禁食,但應吃“少渣”的食物。所謂“渣”是指食物中含的膳食纖維。焦米湯、蒸蘋果泥、酸奶、蒸蛋羹、藕粉等既“少渣”又“少油”。待腹瀉停止,再恢復正常飲食,並每日每加一次餐,至體重如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