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來源:時代範 5.37K

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1

廣西的傳統節日習俗

時間:農曆正月七年級

介紹:春節是南寧地區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七年級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八年級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大年七年級的拂曉之前,壯族的家婦就已紛紛到小河去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裏,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然後,用新水煮新年茶給全家喝。壯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爭着喝由村中公認的“伶俐嫂”捧給大家的清水,她們相信這樣便可更加聰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藉此機會補求在新的一年裏找到如意郎君。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介紹:在桂西北、桂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流行上元節賽燈的習俗,人們在上元節那天晚上把各自做好的燈擺出來比賽,比比誰做得最好最巧。人們不僅是互相賽燈,還要跟月亮比亮爭輝,各式各樣的燈或掛在樹上,或放在地上,形成五彩斑斕的夜景。這些燈通常是插在有辟邪寓意的柚子上,或是以香代火,即在柚子上插上無數根香以形成星星點點的光,當燈或香火自然熄滅後,即表示為期15天的春節圓滿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在廣西的上林、靖西等地還有吃油團(有的地方也稱煎堆或油堆)的習俗。在博白這天各家要殺雞燒“完燈”紙,祭祀諸神及祖先。當晚人們到野外菜地,摘別人幾兜青菜回家,謂之“偷青”,表示好“兆頭”。沙河、頓谷等地除偷青外,有的人還在種青麻的地上翻滾,認為可治腰痛。

時間:農曆二月八年級

介紹:二月二最有名的是龍抬頭搶花炮。花炮節是流行於廣西三江、龍勝、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壯、苗、仫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九年級,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八年級等。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搶花炮。放花炮這天,附近村寨都組織搶炮隊前來搶炮,每隊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紅綠絨線裝飾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待炮響後鐵環由空中落地,參賽人員即奮力爭搶,搶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即為優勝。有名的是融水洞頭鄉的花炮節,兩年一辦,都在二月二那一天。

時間:公曆4月5日前後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介紹: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説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梧州鄉民大多數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和後面的幾天去掃墓,只有一少部分的鄉民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掃好的。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在每年農曆三月三或者清明節的大日子裏,壯家人通常會製作五色糯米飯祭祖、招待親友。孩子滿月,喬遷之喜,也會蒸煮五色糯米飯分送給左鄰右舍,表達敬意。壯人愛楓葉,並認為楓葉可以“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祥和平安。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介紹:廣西人過端午時,為紀念屈原而沿襲下來的傳統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備牲醴等。而在屈原的傳説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則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體現在掛艾葉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藥浴、泡飲草藥酒和雄黃酒上。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介紹:在廣西南寧,人們過中秋節除了準備豐盛團圓宴,晚上還呼朋喚友到户外賞月。看花燈是重頭戲,在中秋節的晚上公園各種造型的燈展讓人流連忘返。廣西侗族的中秋節習俗,晚上,經過充分準備的蘆笙歌舞隊去鄰近的山寨賽歌,歌聲悠揚,舞姿婆娑,人羣彷彿盪漾在如水似的月光裏,叫做“行月”。侗族有“賽歌求婚”習俗。中秋之夜,侗族小夥子身着節日盛裝,手持蘆笙,成羣結隊踏着月光,吹奏着美妙的樂曲,跳着歡快的舞步從四面八方湧向賽歌場地,一人領歌領舞,眾人相伴相合。觀眾如雲,樂聲震耳。能歌善舞的小夥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邊,兩人對唱對舞。當一雙雙青年男女舞向山間小路後,賽歌場上的人也越來越少,單獨離開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來年再拋紅線。

時間:農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

地點:賀州市富川縣

介紹:是富川縣城的.傳統元宵燈節。燈節歷時六天,初十為上燈節,十五為下燈節。各街的燈樓明燈高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黃龍、青龍、白龍等舞龍隊出動,在燈樓前舞拜。全縣男女老少雲集縣城,賞燈觀龍,對歌看戲。

時間:農曆正月二十

地點:桂林市臨桂區

介紹:桂林市臨桂縣廟坪圩傳統節日。傳説遠古時,風神發怒,村寨受災。有神仙指點眾人,正月二十日禁聲禁風,祭祀風神,果然靈驗,這一天便成了禁風節。節前,人們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壓在田頭屋角,掛上屋檐。節日期間,禁止一切聲音,連晾衣服也只能鋪在草地上,為了避免人來人往弄出聲響,全寨人都離家到廟坪圩去過節。節日活動多姿多彩,敲鑼打鼓,舞獅唱戲,夜幕降臨時,對唱山歌。這個原是禁聲禁風的日子,變成廟坪圩一次歡樂的盛會。

時間: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從正月到十月都有

地點:桂林市

介紹:花炮節是侗族傳統節日。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興旺,第二炮是恭喜發財,第三炮是五穀豐登。花炮活動結束後,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蘆笙、跳舞。入夜,點燃篝火,有唱侗戲的,有自由對歌的,一片歡聲笑語。花炮節的日期在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從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縣是正月九年級(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八年級,富祿是三月九年級,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時間:農曆二月八年級

地點:賀州市

介紹:賀州市本地人以農曆二月八年級為“開春節”。這天,各家各户備筵席,招待前來“越食越旺”的客人。以黃田鎮最為熱鬧,節日當天,全鎮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並有舞獅、舞龍、跳舞、唱戲、搶花炮,文藝遊行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家家賓客盈門,酒席豐盛。

時間:農曆二月或八月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陽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第五個戊日為秋社,一般在農曆二、八月間。 陽朔農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説法。因為在每個村子裏,不分貧富貴賤,少則十户,多則二、三十户,為了互相辦理喪事,在社日中都要聚會“吃社”(每户1名男子),並就一年中辦理喪事立約,規定當年喪事每户對喪主助錢、糧數額,負責抬棺送葬等,農村俗稱“十友社”。凡不參加“吃社”的,則被開除“十友社”,社友不再負責料理他家的喪事。

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牛王節傳説是牛的生日。人們用各種不同形式慶賀牛的生日,各家各户打掃牛欄,在牛欄門頭插“楓香”,在牛欄門口祭牛王,煮糯米飯喂牛,這一天讓牛休息。陽朔鄉下農民在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飯,並用它喂牛,為耕牛消災解難,同時感謝耕牛對人的辛勤勞動。

時間:農曆五月初七至五月初十

地點:梧州市桂林路龍母太廟

介紹:龍母文化旅遊節以聞名海內外的梧州龍母廟為中心,展現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與梧州民間藝術。“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民間有很大的影響、享有崇高的地位,久負盛名。傳説龍母是西江流域的百越部族首領,姓媪。生前為民治水,造福百姓。龍母信仰特別是在粵、港、澳地區較為廣泛。每年都吸引着眾多遊客前來朝拜,特別每年龍母誕(農曆五月初八)民間都會自發舉行聲勢浩大的開誕儀式。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2

廣西的傳統節日習俗

時間:農曆五月初八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福利五月八節是陽朔縣福利民間組織在福利鎮上開展的民間文藝、體育及祭祀活動。 每年五月初八,圩上各户紮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燈到鎮上公公、婆婆廟前燃放,然後祭祀兩廟中的一百餘尊菩薩並將其抬、抱到大街上游行。隨隊遊行的有文藝、體育隊伍,舞獅、耍牌燈、踩高蹺、八仙紙紮等等。遊行完畢則是民間文藝表演、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一般為時五至十天。節日期間(當地人稱趕會期),家家釀製苦瓜釀作自家主菜和款待賓客。

時間:農曆六月初六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這天農家都備酒禮到田頭地角供奉,用錢紙紮谷桶盛滿新谷插在田基上,以示稻穀滿倉,或是“抬菩薩”遊行祈祝五穀豐登。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三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六月二十三節是民間組織在白沙鎮上開展的民間文藝、體育及祭祀活動,當地人亦稱趕會期。六月二十三,是白沙鎮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日子,這天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的誕辰,關羽忠義雙全,人們便用各種形式紀念他。搶“花炮”是這個節日中非常重要的活動,在未到首事台報到以前,不論誰拿到紅環都可以搶,這是力量和智慧的較量。

時間:農曆八月初四至八月十六

地點:蒙山縣夏宜、長坪

介紹:蒙山縣每年農曆八月初四日舉辦“盤王節”,這也是夏宜瑤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日為“修路節”,是長坪瑤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節,瑤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裝豔服,趕赴歌圩,唱歌、跳舞。男女青年利用對歌形式,互相傾吐愛情,問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時,互相贈送信物定親。同時,還用歌曲歌唱美好的新生活。

時間:苗年的時間各地不一樣,基本都是在秋收結束以後

地點:桂林市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2張
  

介紹:苗年是苗族傳統節日。節日當天早晨放鞭炮,連放3炮,以示吉慶。節日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致祝賀。有些地方伴隨舉行盛大的鬥牛、賽馬活動。其中蘆笙踩堂活動最為精彩,屆時,小夥子蘆笙嘹亮,悦耳動聽,姑娘們身着節日盛裝,頭戴龍鳳銀角、銀簪、銀梳,踏着笙歌節拍,翩翩起舞。通過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選擇情侶

時間:每年3月

地點:桂林市恭城縣

介紹:每當三月,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恭城縣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桃花節”。桃花節期間,村民們載歌載舞,以舞會友,以花傳情,“賞恭城桃花,住生態家園,吃綠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遊客踏青觀花,領略春的濃烈氣息的絕佳去處。 陽春三月,大岒山桃園—灕江畔上的中國桃花藝博園,十里桃花,百里畫廊,萬畝桃花相映紅,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人前來。

時間:每年5月

地點:賀州市

介紹:每年五月十九日,浮山都舉行盛大歌節,又謂陳王祠誕。湘、粵、桂三省區民族歌手,四鄉父老鄉親,紛紛前來聚會,對歌唱戲,敬神拜佛,祈求吉樣。浮山上下人山人海,鞭炮齊鳴,歌聲如潮。

時間:每年9月或10月或11月

地點:南寧市

介紹:廣西素有“歌海”之譽,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廣西各族人民一向有愛唱民歌的習俗。為把民歌發揚光大,從1993年起廣西開始舉辦民歌節。人們在民歌節上以歌傳情,以歌會友,共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民歌成了飛架於廣西各民族與全國各兄弟民族及世界民族之間的彩虹。為了把民歌節辦得更具特色,從1999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把“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並定於每年的9月或10月或11月在南寧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邀請國家文化部文化圖書館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聯合舉辦。

時間:每年9月

地點:南寧市青秀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介紹: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境內由多國政府共辦且長期在一地舉辦的展會之一。以展覽為中心,同時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活動,搭建了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的平台,經貿活動與文化交流相結合。博覽會期間同時舉辦“風情東南亞”晚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晚會、“中華情”晚會、高爾夫名人賽、“網球之友”名人賽、時裝節、美食節等,五彩紛呈的文化體育活動穿插其間。

時間:每年9月

地點:南寧市橫縣

介紹: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由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館專業委員會、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廣西橫縣人民政府承辦。這項國際性節會項目落户橫縣,從2010年開始,一年舉行一屆,2010年9月首屆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在廣西橫縣成功舉辦。

時間:每年10月至12月

地點:桂林市

介紹:桂林市人民政府為提高桂林旅遊知名度、增強桂林旅遊、吸引遊客、為了在每年旅遊淡季(10月至12月份)舉辦年度性國際旅遊節活動。1992年開始舉辦山水旅遊節,旅遊節不僅豐富了遊客的旅遊生活,也越來越受到中外遊客的歡迎。

時間:每年12月

地點:桂林市陽朔縣

介紹:“漁火節”是陽朔八大美景之一。昔日,灕江中的漁民夜間捕魚,常常有數十上百的竹筏出動,彙集白沙河灣中,漁翁們點亮竹筏上的漁燈,以此引魚上鈎。那盞盞漁燈,陣陣水花,猶如夜空中繁星點點,映耀着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時隱時現的魚鷹,令人歎為觀止。

時間:每年12月

地點:百色市

介紹:為開發廣西飲食文化資源,推動旅遊事業發展,於2002年12月舉辦了首屆廣西百色旅遊美食文化節。節日活動有開幕式、壯鄉飾時尚秀模特表演、糯米制作“天下第一餈粑”、“吃在百色”綠色保健食品烹調大賽、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招商引資冾談、閉幕式等。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3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1、蒙古族的那達慕:“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悦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2、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每年藏曆正月十五日,酥油花燈節藏語稱“美多卻傑”,其間還要由寺院舉辦歌舞活動。

3、傣族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舉行,它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

4、拉祜族的月亮節: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這天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

5、苗族的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祭祀苗族遠古祖先“蚩尤”的節日,通常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到十五間進行,主要活動內容有倒爬花杆、對歌、跳蘆笙等。

6、白族的三月節:三月節是白族盛大的節日或街期。因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舉行,故名三月節。

少數民族節日有哪些節日手抄報

1、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

2、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3張
  

3、藏族:藏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此外,還有藏曆4月15日的薩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穫節、火把節、中秋節。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