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

來源:時代範 6.31K

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 每個節日在飲食習俗、娛樂文化、生活習慣等等多方面都存在着特定的風俗,比如在清明節期間,我們在飲食上要吃青團、在娛樂上要踏青放紙鳶,在生活中要祭祀鬼神掃墓等等,那麼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

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1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

1、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2、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3、龍抬頭

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4、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5、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6、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7、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8、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

9、中元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
  

10、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11、重陽節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12、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實際形成不早於宋代。寒衣節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13、下元節

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14、冬至節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15、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日期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16、小年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2

1中國傳統節日盤點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上巳節(農曆三月九年級)、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等。

另: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傳統節日及節日風俗有哪些 第2張
  

2傳統節日有哪些風俗

春節

春節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時間是正月七年級到正月十五。自古以來春節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寓意,我們把春節寓意為新的開始,新的一年,所以是正月七年級的這個時候。古時候,新年並不是正月七年級,反而是四節氣中的立春。

漢族人把春節看得尤為重要,我們在過年的時候會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看燈花,發紅包,拜訪親戚等等,也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也會過春節,但只是形式不一樣。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是一個有寓意的傳統節日,以龍命名,寓意着希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莊稼能夠長得非常好,又稱青龍節。主要的目的就是他們希望神龍能夠在天上保佑他們,所以二月二他們會把碾子立起來,認為碾子是龍的化身,是對龍的一種尊重。

還有一個習俗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正月不能剃頭,剃頭會死舅。”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在二月二日剃頭,意思就是剃了龍頭,圖個吉利。其實正月裏剃頭死舅是以訛傳訛的一個説法。清朝人為了紀念明人,他們不願意剃頭,是一種思舊的表現,後來思舊被後人理解為死舅!還有個傳聞,説在二月二日也不能開大車,怕砸了龍腰。

冬至

古代大部分人都認為冬至是冬季的開始,特別是唐朝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過冬至。冬至是一個節氣,有很多南方人會在這一天吃熱騰騰的餃子。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節,古代的人們特別喜歡月亮,而元宵節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代表着吉祥,人們定會在這一天慶祝!他們會去看燈會,也會吃元宵,自家人和和睦睦,預示來年團團圓圓!

清明節

也叫踏青節,是過了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都會去掃墓或者祭祖。從周朝開始就有清明節,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不只是漢族人過清明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也都會過清明節。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比較古老的節日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的原名是端五,古人認為五月不吉祥,而初五又是五日,所以為了避諱“五”,因此改名為“午”。有傳聞説端午節是屈原設立的,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在西周初期就有端午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各地過端午節的方式也不太相同。

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在這一天都會吃粽子,不同之處就多了,有些地方的習俗是這一天女兒回孃家、插艾草、比武、吃打糕等,還有些地方在這一天要賽龍舟、蕩秋天、飲用雄黃酒、吃新鮮水果等等。

重陽節

每年的.九月九日即為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這個節日,後來在唐朝被正式定義成民間節日,在古代很多詩人在這一天會作詩吟曲,表達異客思親的感受。在1989年的時候,中國把這一天也定為老人節,就是要孝敬老人、愛護老人、救助老人的意思。

除夕

農曆最後一天就是除夕,除夕也叫“除終”,百姓通常叫“大年三十”。除的本義是去,夕的本義為日暮,寓意去除舊年迎接新年,所以就有了除夕之夜一説。

在中國這一天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這一個晚上都是以吃喝玩樂為主。再一個就是發壓歲錢,壓歲也叫“守歲”,發完壓歲錢之後就開始貼門神,然後把大門關上,全家人開始通宵守歲,然後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開大門迎財神。所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是徹夜不眠,過了凌晨12點之後就代表了七年級的到來,於是開始放鞭炮慶祝迎新年財運。

中秋節

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從唐朝開始就有中秋節,到了宋朝之後開始被民間重視,後來成為中國特別重要的節日之一。不只是在中國過中秋,在東南亞一帶也有過中秋節的習俗,特別是東亞及東南亞的華僑,過中秋節極為隆重。從古至今就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寓意以圓代表團圓,寄託着對故鄉的思念,親人之間的渴望團聚,同時也期盼家人幸福美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