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

來源:時代範 1.86W

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是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面對克服它們,那麼現在分享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

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1

01別人家的孩子

有些家長常常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給孩子造成煩惱。

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自己的父母,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意義不大,總是會有人比你強,也總是會有人比你弱,不必為此高興或悲傷。

和別人對比,沒有必要,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努力程度、社會條件、讀書多少、機會機遇等各不相同,努力的結果也會各自不同。

和自己對比,昨天和今天進行對比,不斷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一點點積累起來,就會不斷取得進步。

和自己對比,靠誰也不如靠自己,自己努力,自己成長,花開燦爛,芳香濃郁,自有蜜蜂蝴蝶飛來。

02情緒低落

在生活學習中,常常會情緒低落,無精打采,做什麼事都沒興趣,感覺沒有意思,怎麼辦?

可以想想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然後設定小目標,實現目標,慢慢獲得成就感。

例如,認真抄寫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實現目標後,就可能會獲得一點愉悦的感覺,心情會好一點,然後繼續設定其他小目標,實現小目標,獲得成就感。

目標明確,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時光是辛苦的,是充實的,是快樂美好的,沒有目標,得過且過,一天天混日子,虛度光陰,可能會無聊困惑,痛苦不已。

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
  

03心神不寧

有時候,孩子會感到痛苦煩惱,煩躁不已,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不想做事先不做,積極的觀察,積極地向身邊的優秀者學習,學習借鑑他們在做人做事讀書學習方面的優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嘗試着實踐運用。

張強最近很苦惱,他總是想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不能靜下心學習,課餘時間,他向班長訴説自己的苦惱。

班長聽後説:“你可以向咱班的李亮學習,他做什麼事都很專心,不達目的不罷休,你可以用十分鐘去讀書或做題,這十分鐘內別的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慢慢可延長至十五分鐘,二十分鐘,逐漸延長時間。”

張強仔細的慢慢的觀察,發現李亮確實是學習時很專心,效率很高。張強內心受到一些觸動,就積極的按班長説的方法去做,他比較喜歡數學,就做數學題,開始能夠專心做題十分鐘,後來二十分鐘,後來三十分鐘,在做題的過程中,他的信心慢慢增強,他的苦惱逐漸減少。

人生在世,總會有痛苦煩惱的時候,暫時的忘卻,找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一做,慢慢的,煩惱可能就會離你而去。

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2

一、“拔苗助長”耗盡孩子智慧,逐漸喪失對學習的慾望

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可以説是一步都不肯讓孩子拉下,許多孩子從三四歲甚至更小就送到幼兒園,不到六七歲的孩子就開始學英語、學繪畫、學音樂、學舞蹈等等,甚至近些年胎教都開始風靡,不知道對孩子的教育還能不能再早一些。

“拔苗助長”式教育,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過多的剝奪了孩子玩的時間,有可能會將孩子的智慧耗盡,逐漸厭倦學習,在後期學習中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大學裏沒有老師督促和父母約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百米賽跑。

二、沒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有自己的祕密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他們有自己的隱私和祕密,關心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很多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心,經常會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手機等,甚至會讓孩子形成對父母很強的防備與牴觸心理。我們是自然界的一員,都有領地意識的,當自己的隱私被監視、私密被窺探,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苦惱,更不要與他人分別孩子一些隱私或者私密的事情,有時候可能是很小的事情,可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對於孩子的隱私應該少一些窺探,多一些傾聽,很多事情相信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和父母去交流。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很可能讓孩子不尊重父母,對父母產生牴觸、防備和抗拒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揮之不去的煩惱。

孩子成長煩惱的有哪些 第2張
  

三、強加自己的意願,孩子不是父母的精神犧牲品

很多父母奉行強權準則,對孩子的教育是要求和服從,將自己的寄託和期望強加於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未實現的理想,成為父母精神的犧牲品。更有甚至,有些父母讓孩子從小揹負家族的壓力,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巨大的煩惱。

為孩子好,有時候可能是一個藉口,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更應該重視因材施教。時代在變化,此時非彼時,重視與孩子的交流,尤其是平等的交流。

四、家庭不和,夫妻關係僵化

近些年,我國的離婚率逐年增高,與之相對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增多。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家庭處於婚姻關係破碎的邊緣,父母間相互吵架、冷戰、甚至於大打出手,都會對孩子形成強大煩惱。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間關係惡化、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成長會形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醫生。

和諧、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成長,就像是沃土和陽光。構建温馨、和睦、包容、愉快的家庭氛圍,更有利與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

五、服從、聽話有時候是一種無奈

對於自己的要求,很多父母不容孩子申辯,要求孩子聽話,父母説什麼是好什麼就是好,什麼不能做就不應該做,這種現象和心理還是很普遍的,很多父母多多少少都會有這種做法。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也不一定是懂事的孩子,聽話很多時候是服從,是孩子對父母強權的一種無奈。

孩子小的時候説錯話、做錯事很正常,但是不能單純的要求孩子服從、聽話,更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去知道為什麼錯,為什麼要改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理性思考和敢於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

六、父母包辦孩子的成長

許多父母對孩子穿衣服、時間安排、交朋友、興趣選擇,都進行了包辦,孩子不能自己做主。小孩子不懂什麼,父母為孩子好這是肯定的,但是孩子從很小就擁有了思考和認知的能力,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這種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父母應該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但是過多可能成了干涉,成了孩子的煩惱。

父母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對孩子的選擇多一些尊重,不要只是給孩子結果和答案,更要告訴孩子原因、理由,這樣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可能會事半功倍。

七、語言傷害,良言一句三冬暖

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由於孩子的年齡小、經歷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多時候,父母可能無意間的一句責罵、貶低、諷刺、謾罵,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衝擊和傷害。

很多父母可能平常生活中口無遮攔,説一些自己感覺微不足道的話,消極的評價、惡劣的情緒都會很大的影響孩子。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更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或許換一種方式去説,善意、鼓勵、分析、舉例子的方式和角度,比指責、貶低更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八、不良嗜好可能使孩子的煩惱,更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

許多父母有抽煙、酗酒、脾氣暴躁、喜歡將粗言鄙語、愛打麻將、懶惰、不誠信等惡習和性格,父母的不良嗜好,可能會將自己的習慣、情緒、煩惱等帶給家庭和孩子,更有可能使孩子“照樣畫葫蘆”,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父母的一些惡習,甚至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在要求孩子時也要反思自己,你的孩子將來的樣子可能就有你身上的影子。父母如果有一些不良嗜好,儘量改正,起碼很多不良嗜好,不要當着孩子的面,當然最好是改正壞習慣和陋習,做一個讓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

九、將孩子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的標杆

考試成績是父母與孩子間最大的煩惱之一,也是一個容易形成隔閡的鴻溝。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重要,但絕對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杆,更不要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差,就否定孩子、甚至惡語相向,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考試成績很重要,但是不能單純的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更要與孩子分析原因,父母重視結果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習的過程。比如與孩子交流每個星期學到哪些知識點,有哪些地方還沒有學紮實,孩子學到知識在大腦裏,而不是在試卷成績上。過程比結果重要,感覺比過程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