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撐能力!

來源:時代範 1.14W

第一,物質支撐能力

給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撐能力!

物質支撐能力是人的生命之本,孩子最終要獨立在社會上生存,能否憑一己之力在這個社會立足,取決於他是否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專業能力。通俗地講,就是他要依靠自己的才能謀取一份職業,起碼是一份賴以生存的工作。

所以,第一個能力實際上是物質支撐能力,但是,物質支撐能力取決於什麼呢?取決於孩子的學習能力,現在,很多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學,其實,相對於學校的好壞來講,家長最應該關注的還是專業的選擇問題。家長要認真研究哪些職業、哪些專業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怎樣才能保證孩子將來能夠順利地獲得職業位置和物質支撐。

是什麼決定人們社會地位的不同?是職業。職業除了能帶給孩子生存所需的物質保證,還能帶來基本的社會地位。而職業是由什麼決定的?由孩子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以及他將來達到的業務水平所決定。

這是我們要為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家長要着重於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方面,即自我發展的能力。

物質支撐能力固然重要,但並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標。一個在外人眼中看來很成功的人,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具有物質支撐能力就一定健康嗎?我們還有必要為孩子搭建第二個、第三個人生支撐。

第二,自我精神支撐能力

自我精神的支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具有堅定的信仰、良好的個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當他在精神方面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夠首先獲得自我支撐。在現代社會,這種支撐顯得尤其重要,現代的人,也包括孩子經常會陷入一種心理困境之中,如果能找一個出口,讓自己釋放開來,就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這也就是獲得自我精神支撐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

近幾年,大學生自殺的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按照通行的社會評價標準來看,很多自殺的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其中包括很多名牌大學的學生。從世俗的角度看,這些人也算得上是成功者;但作為一個人,他們缺少生活中的另一支柱,也就是自我精神支撐。

中科院有一個三十多歲的著名研究員自殺了,沒有留下遺書、遺言。教授、博士、研究員……在常人眼裏,30多歲就同時擁有這些頭銜的人無疑是一個事業成功者。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成功人士,卻從他住的研究所家屬樓跳下。一個雙科博士後就這樣結束了他36歲的生命,沒有留下片言隻語。熟悉他的人們在惋惜悲痛之餘,總結出導致他自殺的原因應該有兩個:原因之一,可能由於中科院對於學術要求的高標準,使得這位研究員在長時間的壓力之下終於不堪重負選擇了自殺;原因之二,是由於這名研究員的妻子離他而去,導致了他想不開,從而走上了不歸路。

這名研究員的選擇説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專業再出色或者社會地位再高的人,如果沒有自我精神的支撐,沒有釋放自己精神壓力的能力,也不能稱其為一個優秀的、完整的人。

事實上,所謂精神支撐,就是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適應程度,其內涵包括理想與信念,也包括個性與品質。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搭建牢固的心理支撐,要注意孩子的健全心理個性的培養。

某些家長,自己本身就慣於牢騷滿腹,對社會對周圍人羣充滿了不滿和敵對的情緒,孩子將由此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他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已經帶給孩子一種不良的應對外部世界的態度和模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對待周圍的人、事、物會有一種消極情緒,他自己的內心其實非常自卑,所以,他會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都跟自己過不去、都在有意打擊他。

孩子對自己沒有一種基本的認知,就很難構建起自我的精神支撐力量,擺不對自己的位置,遇到問題就非常容易垮下來。所以,幫助孩子構建自我精神支撐是家長亟需完成的任務。

第三,社會支撐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支撐叫做社會支撐,它包括兩個方面內容:

第一,接受社會規則,與社會相適應。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孩子與社會、與自然建立起融洽的關係,對事物能夠有一種積極的反應,能夠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長大之後,他會很容易跟社會相容,跟別人和諧共處,就會感到自己是社會中快樂的一分子。

第二,能夠獲得外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如果一個人和外界沒有往來,那麼他一定是一個危險的人物,因為作為社會人不能離開周圍人的幫助和支持。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人,他平時不愛説話也沒朋友,白天就到網吧打發時間,晚上回到自己租的一間小房子裏去,後來他的事情曝光後,人們才知道他曾經很殘忍地殺害了好幾名兒童。

所以,一個社會人的周圍有很多的關係,其中有家人,也有同事和朋友,還包括他參加的社團組織,都是對他的支撐力量。一個健康發展的人,除了要有自我的精神支持之外,同時還要有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所以,除了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精神支撐以外,還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認識來自社會的支撐力量,為他將來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撐打下基礎。

如果仔細去想想,那些獲得快樂的人,一定有着很好的社會支持。有一次,香港的一位研究這一領域的教授要我談談,作為知識界的一個婦女,作為校長,是什麼在支撐着我。我仔細想了想,覺得支撐我的首先是我的同事,我們在一起團結努力地工作,我很享受我的工作。除此之外,給我最大支撐的就是我的家人。我平常工作特別忙,但是,只要有時間就一定會和家人聚到一起,有時還包括親友,我們在一起談天説地、一起交流溝通,我同樣很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支持。

人生實際上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社會支持在生命長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應該怎樣才算是具有社會支撐的能力呢?首先,要有積極適應社會的願望,另外,還要有一個自己的人際圈子,有能力獲得社會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並且,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獲得外界的幫助。

每一位家長都極力想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然而,不少人恰恰進入了誤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帆風順就一定有利嗎?碰到逆境的時候他該怎麼辦?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首先想到的是要給孩子物質財產,希望給孩子留下非常多的錢,但是,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這個社會,如果沒有好的個性品質,任憑消費水平和花錢能力支配,多少錢也能花掉。

還有一種家長,認為只要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績,以後考上個好大學自然就會有前途了,覺得這就是對孩子終極的負責態度。

現在,在很多地區,閒散青年中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並不鮮見,大學畢業以後不去找工作一直待在家裏。不跟任何人接觸,生活秩序嚴重顛倒,早晨睡覺,下午兩三點鐘起牀吃點東西,開始玩電腦遊戲、上網一直到深夜。這是一羣被稱為“啃老族”的青年,其中不乏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出色的人。如果家長只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只期待他有好的學習成績。而除了學習之外,人生所需的很多東西不能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學習好也沒有任何的用處,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還有一種家長千方百計地“愛”孩子,利用自己的關係,盡最大努力給他搭建一個一路暢通的成長道路。其實,家長在搭建健康成長的“坦途”時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因為,這種做法是在培養人造環境中的嬌嫩的鮮花,這樣長大的孩子是沒有能力經風雨、見世面的。

家庭教育的5點禁忌:

(1)沒有時間同孩子交談,聽他們説話。

(2)過份忙於工作,老是外出,與孩子疏離。

(3)帶着怒氣回家,破壞家庭生活的氣氛。

(4)一味要求好成績,呵責孩子的表現。

(5)為了急於上班,早晨總是厲聲催促孩子起牀和上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