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來源:時代範 2.41W

三招改變孩子“懶腦”現象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對李女士重視女兒想象力培養的意識,我很讚賞。但她對女兒想象力的評價,我並不認同。幼兒時的“餃子像星星,是用圓圓的月亮做成的”之類的想象,在國小四年級時不再出現,這是很正常的思維(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是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發展。因為兒童的天性是好奇的,幼兒期的想象還常常與現實相混淆,但隨着他們知識的增多,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特別是思維的發展,好奇心的關注點和表現形式也在發展,以好奇這種天性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想象的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

不過,現在很多中國小生不愛動腦子,想象力不豐富,的確是實際存在的社會現象。我在個別心理諮詢中,無論是面談還是性格特徵的測量結果中,也發現這個問題,他們常常一問三不知,性格的“幻想性”特徵呈低分狀態。

我認為孩子出現“懶腦”現象,是成長過程中環境作用的結果。

怎麼樣的環境會導致孩子“懶腦”,沒有飄逸的想象?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有個研究很能説明問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應用心理學教授邁克爾·施爾領導的研究小組的最近研究結果表明,現在的孩子與30年前的同年齡孩子(1976年)相比,3—4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14歲孩子的智力水平非但沒有像人們想象的大幅度升高,相反要落後1—3年。原因是:學校密集的考試;經常看電視(只能鼓勵孩子們的被動性);很多時間玩電腦,使他們不願做對開發智力大有裨益的動手能力的手工活。

看來,孩子們出現“懶腦”現象,還不只是我們中國兒童存在的情況。但因為中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同時又多“獨生子女”,所以中國兒童的“懶腦”現象會更嚴重些。

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就是:給以自由;要求獨立思考;鼓勵實踐。

1、給以自由。就是不要讓學習充塞他們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導致他們厭學甚至厭生。而是要順從兒童的天性,珍惜並熱情保護他們的好奇性,重視激勵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興趣。要做到這點,需要家長改變一元化教育觀,相信“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於人與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組合”,鼓勵孩子多元化地自我表現,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加以肯定,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的好奇心不僅不被扼殺,而且能轉化成求知(生活與學習各方面)欲再發展成學習興趣。

2、要求獨立思考。隨着孩子的長大,家長要學會逐漸放手,引導孩子試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獨立解決力所能及的事。要做到這點,需要家長與他們真正實現人格上的平等,這對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陶行知説“發明千千萬,關鍵是一問”。希望孩子想象力豐富且有效能,就應培養他們好問的習慣,即首先尊重他們的提問:對他們的提問持認真傾聽、回答的態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責,絕對不用“煩死了”、“走開”之類的詞語。其次鼓勵他們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別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答案強加給他們。要求孩子獨立思考,並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應該花時間和精力,用可行的辦法引導他們自己找到答案,既促進親子交流,又讓孩子學習思考。

3、鼓勵實踐。前面説過,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它的特點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產生(源於客觀現實)和超脱現實(富有創造性)。所以,讓孩子獨立思考的同時,提供他們親歷親為的機會就顯得彌足珍貴,讓他們勤看勤聽勤動手勤動腳也很重要,比如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多接觸大自然、拆裝一些物品、搞點小實驗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積累,有利於增添想象的樂趣。

注意以上三方面,會在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同時,讓孩子收穫自尊、自信,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主,感到求知是件快樂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