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來源:時代範 3.03W

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文學修養一般是學識經驗的修養,文藝不單是作者人格的表現,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那麼現在分享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1

文學素養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從容,平和,知識豐富,卻又內斂,自然。思想深刻,見識廣博卻又不急不厲,温文爾雅。

文學素養是一潺輕輕流淌的小溪,看似淵流纖細但確汩汩而出,無盡無疆!或許是因為她清澈,沒有半分的渾濁!或許是她甘甜,芬芳可以穿透你的`心脾,能觸動你靈魂犀靈的共鳴!

文學素養是一幢瀰漫古香的書院,就像唯楚有才的那種。就像天下癢序,視此而興的那種。令天下有才之士嚮往,使世間有識之人敬服!鴻吞博吐卻又恬靜寂寞,納淵聚藪而亦儒雅清淡。

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文學素養是思想的深刻,是形而上的透徹者,又是形而下的玲瓏人。你慣看秋月春風,你靜攬滄海桑田。你用芳澤滋潤春苗,你用浩蕩點染秋風。

文學素養是心懷博大,文學素養是悲憫眾生,文學素養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文學素養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文學素養可以是一種涵養,也可以是一種修養!

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2

文學的修養主要有三個方面

從前有許多迷信和神祕色彩附麗在“天才”這個名詞上面,一般人以為天才是神靈的憑藉,與人力全無關係。近代學者有人説它是一種精神病,也有人説它是“長久的耐苦”。這個名詞似頗不易用科學解釋。我以為與其説“天才”,不如説“資稟”。資稟是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沒有絕對的分別,有人多得一點,有人少得一點。

所謂“天才”不過是在資稟方面得天獨厚,並沒有什麼神奇。莎士比亞和你我相去雖不可以道里計,他所有的資稟你和我並非完全沒有,只是他有的多,我們有的少。

若不然,他和我們在智能上就沒有共同點,我們也就無從瞭解他、欣賞他了。除白痴以外,人人都多少可以瞭解欣賞文學,也就多少具有文學所必需的資稟。不單是瞭解欣賞,創作也還是一理。文學是用語言文字表現思想情感的藝術,一個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運用語言文字,也就具有創作文學所必需的資稟。

文學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第2張
  

就資稟説,人人本都可以致力文學;不過資稟有高有低,每個人成為文學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學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我們不能對於每件事都能登峯造極,有幾分欣賞和創作文學的能力,總比完全沒有好。要每個人都成為第一流文學家,這不但是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

要每個人都能欣賞文學,都能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思想情感,這不但是很好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實現和應該實現的理想。一個人所應該考慮的,不是我究竟應否在文學上下一番功夫(這不成為問題,一個人不能欣賞文學,不能發表思想情感,無疑地算不得一個受教育的人),而是我究竟還是專門做文學家,還是隻要一個受教育的人所應有的欣賞文學和表現思想情感的能力?

這第二個問題確值得考慮。如果只要有一個受教育的人所應有的欣賞文學和表現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個人只須經過相當的努力,都可以達到,不能拿沒有天才做藉口;如果要專門做文學家,他就要自問對文學是否有特優的資稟。近代心理學家研究資稟,常把普遍智力和特殊智力分開。

普遍智力是施諸一切對象而都靈驗的,像一把同時可以打開許多種鎖的鑰匙;特殊智力是施諸某一種特殊對象而才靈驗的',像一把只能打開一種鎖的鑰匙。一個人如果要專門做文學家就非性近於文學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強去做文學家,成功的固然並非絕對沒有,究竟是用違其才;

不成功的卻居多數,那就是精力的浪費了。世間有許多人走錯門路,性不近於文學而強做文學家,耽誤了他們在別方面可以有為的才力,實在很可惜。“詩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這句話,對於這種人確是一個很好的當頭棒。

但是這句話終有語病。天生的資稟只是潛能,要潛能成為事實,不能不借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種子,天生就有一種資稟可以發芽成樹、開花結實,但是種子有很多不發芽成樹、開花結實的,因為缺乏人工的培養。種子能發芽成樹、開花結實,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儘管它天資如何優良。人的資稟能否實現於學問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

一個人縱然生來就有文學的特優資稟,如果他不下功夫修養,他必定是苗而不秀,華而不實。天才愈卓越,修養愈深厚,成就也就愈偉大。比如説李白、杜甫對於詩不能説是無天才,可是讀過他們詩集的人都知道這兩位大詩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學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學方面從《詩經》、《楚辭》直到齊梁體詩,他沒有不費苦心模擬過。

杜詩無一字無來歷為世所共知。他自述經驗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西方大詩人像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諸人,也沒有一個不是修養出來的。莎士比亞是一般人公評為天才多於學問的,但是誰能測量他的學問的深淺?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經“造作”的詩人,在歷史上卻無先例。

孔子有一段論學問的話最為人所稱道:“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這話確有至理,但亦看“知”的對象為何。

如果所知的是文學,我相信“生而知之”者沒有,“困而知之”者也沒有,大部分文學家是有“生知”的資稟,再加上“困學”的功夫,“生知”的資稟多一點,“困學”的功夫也許可以少一點。牛頓説:“天才是長久的耐苦。”這話也須用邏輯眼光去看,長久的耐苦不一定造成天才,天才卻有賴於長久的耐苦。一切的成就都如此,文學只是一例。

天生的是資稟,造作的是修養;資稟是潛能,是種子;修養使潛能實現,使種子發芽成樹,開花結實。資稟不是我們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修養卻全靠自家的努力。在文學方面,修養包含極廣,舉其大要,約有三端:

第一是人品的修養。

人品與文品的關係是美學家爭辯最烈的問題,我們在這裏只能説一個梗概。從一方面説,人品與文品似無必然的關係。藝術的活動出於直覺,道德的活動處於意志;一為超實用的,一為實用的,二者實不相謀。因此,一個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藝術上的成就,批評家也不應從他的生平事蹟推論他的藝術的人格。

但是從另一方面説,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思想情感為文藝的淵源,性情品格又為思想情感的型範,思想情感真純則文藝華實相稱,性情品格深厚則思想情感亦自真純。從這個觀點看,培養文品在基礎上下功夫就必須培養人品。這是中國先儒的一致主張,“文以載道”説也就是從這個看法出來的。

其次是一般學識經驗的修養。

文藝不單是作者人格的表現,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培養人格是一套功夫,對於一般人生世相積蓄豐富而正確的學識經驗又另是一套功夫。這可以分兩層説。一是讀書。第二要持恆,日積月累,涓涓終可成江河;第三要有哲學的高瞻遠矚,科學的客觀剖析,否則食而不化,學問反足以梏沒性靈。其次是實地觀察體驗。這對於文藝創作或比讀書還更重要。你過的生活愈豐富,對於人性的瞭解愈深廣,你的作品自然愈有真實性,不致如霧裏看花。

第三是文學本身的修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學的器具是語言文字。我們第一須認識語言文字,其實須有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這事看來似很容易,因為一般人日常都在運用語言文字;但是實在極難,因為文學要用平常的語言文字產生不平常的效果。文學家對於語言文字的瞭解必須比一般人都較精確,然後可以運用自如。

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據對於語言文字的認識,一半也要靠虛心模仿前人的範作。文藝必止於創造,卻必始於模仿,模仿就是學習。

我們只要想一想這幾點所需要的功夫,就知道文學並非易事,不是全靠天才所能成功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