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奉獻中變得開朗

來源:時代範 1.99W

女兒生性膽怯,不善於和陌生人交往。這雖不足以構成什麼致命的弱點,但對於追求教育完美的我們來説,卻也覺得這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也許是受不善言辭的父親遺傳的緣故,為了改變女兒的膽怯,可謂頗費周折。恰逢幼兒園開展兒童利他行為的課題研究活動,為我們找到了走向教育成功之門的鑰匙。

讓孩子在奉獻中變得開朗

事情是這樣的:

幼兒園開展向盲啞兒童獻愛心的活動,許多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書籍等捐了出來,女兒也是積極準備,異常興奮。

我們不由得靈機一動。

我們都在特殊學校工作,女兒小時侯有時因無人看管不得不把她帶到學校,然而女兒看到盲童的樣子,特別是盲童那不同常人的眼睛,顯得非常害怕,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該怎樣教育女兒對殘疾人要有一顆關愛之心呢?我們曾對此束手無策。

女兒在準備送給盲啞兒童的禮物時,我們給予了極大的熱情與關注,因為我們想借此機會改變女兒對盲人的懼怕心理,改變女兒的膽怯性格。

由於有了老師的教導,有了兒童利他行為教育活動的前期鋪墊,女兒對盲童開始了新的認識,知道他們是殘疾人,父母又不在身邊,更需要得到關心與愛護。在捐贈儀式過後的一個週日,女兒竟提出要我們帶她去看望盲童,還説要和他們一起玩,為他們唱歌,消除他們的寂寞。

我們當即帶女兒來到學校,把一、二年級盲生集中到教室裏,讓他們一起玩。讓女兒始料不及的是,她的一首短短的兒歌竟迎來了盲童們熱烈的掌聲,而盲童們的歌聲則讓女兒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的歌唱得是那樣的好。在滑旱冰的時候,盲童眼睛雖看不見,但那身輕如燕、靈活自如的優美姿勢早已讓女兒羨慕不已。在遊戲過程中,盲童們處處關心女兒,處處讓着女兒,更是讓女兒切身感受到盲童的可愛……

通過這次交往,女兒逐漸消除了對盲童的懼怕心理,進而和盲童交上了朋友,每當從幼兒園接上女兒來到學校後,她都會和盲童一起玩耍,把糖果帶給盲童吃,還做起小老師給盲童講故事,把自己眼裏的大自然描繪給盲童聽,看到他們在一起時那愉快興奮的樣子,欣慰之情油然而起。

女兒在與盲童的交往過程中感受着快樂,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得到了他人的關心,這種成功的體驗對女兒的成長極其重要,從此,她不再膽怯,不再懼怕陌生人,因為她懂得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只要利他,就會利己。

女兒的童年因此而變得更加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