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哄都不睡寶寶,是不是方法沒用對

來源:時代範 3.24W

爸爸哄娃睡覺自己先睡着

怎麼哄都不睡寶寶,是不是方法沒用對

8月11日晚上,南京秦淮警方就處理了一起因年輕爸爸哄兩歲孩子睡覺,孩子沒睡着,爸爸卻先睡着了,又因睡覺時沒有鎖門,孩子偷跑出門走失的警情。民警和熱心市民奔走四個小時終於將孩子送回了家。

小孩走失,居民和警察幫他找家

當晚,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在姚家巷一超市買水時,一個大約兩三歲的小男孩拉着王師傅的衣角一直在叫“媽媽”。王師傅蹲下來詢問小男孩,他的媽媽在哪裏,小男孩説不出具體位置,也説不出自己名字。王師傅心想,這個孩子一定是和家裏人走失了,趕緊帶着他四處詢問有沒有人認識這個孩子。

可是,王師傅帶着小男孩走了一條街大家都説不認識,周圍的市民也紛紛加入了幫孩子找媽媽的行列,可是都沒有找到。於是王師傅撥打報警電話求助。

晚上8點民警接警後,先將全市走失兒童的警情梳理了一遍,發現沒有與這個孩子匹配的信息。民警只能抱着小男孩在姚家巷附近一條街一條街地詢問,這一走就走了四個小時。

這時,一個路人提供了一條線索,他告訴民警,晚上7點左右在一家水果店門口見過這個孩子,當時水果店老闆娘還跟孩子説話了,可能認識。民警隨即抱着孩子去了那家水果店。水果店老闆娘一看見這個孩子,立馬就認了出來。她告訴民警,孩子走失的消息早已在小區的社區羣裏炸開了鍋,孩子的爸媽正在小區裏瘋狂地找孩子。説完她趕緊領着民警去孩子的家中。

爸爸哄娃睡覺自己先睡着,還忘了關門

孩子的媽媽看見民警將孩子送回家時泣不成聲,連連道謝。她告訴民警,孩子叫小迪,晚上七點多,她在書房整理單據,小迪的爸爸哄孩子睡覺,小迪一直不肯睡,嚷嚷着要出去玩。可是因為白天上班太累了,他沒有把孩子哄着,自己反倒先睡着了。九點多,小迪爸爸醒了,看見小迪不在,以為他去書房找媽媽了,也沒有在意。直到過了十點,小迪媽媽回到房間,才發現小迪不見了。

按道理來説,門鎖起來了,孩子應該怎麼也跑不出去的,可是,他們發現大門卻敞開着。原來,小迪的爸爸睡覺時竟忘記了鎖門,小迪才得以偷跑出門。

發現小迪不見後,一家人都急瘋了,他們把小迪經常玩的地方找了個遍,都不見他的蹤影,正當他們準備報警時,民警將小迪送了回來。

小迪的爸媽對自己粗心大意的行為感到後悔不已,表示以後一定細心謹慎看好孩子,再也不會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了,並對民警和熱心市民的幫助深表感激。

哄寶寶睡覺步驟

第一步:

睡覺的預備工作

每日在快到寶寶睡覺時間時提前做好預告和提醒,比如“寶寶,我們要準備睡覺嘍“,讓正在玩耍的孩子有心理準備。

第二步:

給寶寶講故事

這裏説的故事是那些可以有引導寶寶睡覺習慣的故事,在內容上更偏重睡前,等到寶寶養成了睡眠習慣,也可換成寶寶喜愛的睡前故事來代替。

在寶寶喜愛的繪本里,會描述很多關於睡眠的事情,它會潛移默化的引導寶寶進入睡眠,千萬不要小瞧了“故事”的力量哦,它不僅會增進親子間的關係,培養寶寶閲讀的好習慣,而且很快你就會愛上寶寶會聽着聽着就甜甜進入夢鄉的感覺。

如果您實在沒時間也可以跳過第二步直接第三步。

第三步:

室內燈光關閉放音樂

選擇燈光較暗的環境讓寶寶睡覺,因為寶寶在出生之前都是待在媽媽的肚子裏面,一直處於黑暗中,所以燈光暗的環境更適合寶寶睡覺。

媽媽也可以擋住光源,讓寶寶睡在背光的一側,讓寶寶慢慢適應。在寶寶睡覺時可以選擇一些輕柔的音樂來播放,例如可以播放搖籃曲來幫助寶寶睡眠,網上也有很多輕柔純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你可以選擇一些你喜歡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只要是慢拍子,平緩的曲子就行。不要懷疑小寶寶的聽覺能力,他們一生下來就會對聲音有反應哦。

第四步:

輕拍寶貝入睡

這一時期的寶寶還很卻反安全感,但是為了寶寶能有較好的睡眠習慣,我們不能總抱着、搖着,所以媽媽可以通過輕拍寶寶的方式給寶寶安全感,讓寶寶睡下。特別是在寶寶的情緒不太安定的情況下,媽媽的輕拍可以讓寶寶一會兒就會安靜下來,進入睡眠。

哄孩子睡不着怎麼辦

合理的入睡時間

通常來説,健康的入睡時間,不論是哄睡還是自主入睡,從清醒到進入睡眠狀態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從活動狀態,到醖釀睡意,逐漸平靜,再到眼神迷離,身體動作減緩,呼吸變慢,最後完全睡着。

入睡時間太長

如果寶寶需要被抱着走拍啊拍,每次都要費上九牛二虎之力半小時才睡。從準備睡眠到真正入睡的時間過長,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1、放電不充分,不夠累

高效放電玩耍兩個小時,和清醒的抱在手裏兩個小時,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清醒時間充分放電,小月齡多趴着玩,大寶寶多滾多爬,帶出去玩都是特別好的耗能方式。

2、醒太久

很多媽媽以為醒久一點,拖延一點入睡時間,寶寶就會睡得更香入睡更快,可惜通常事與願違呀。

6個月以下的寶寶容易過度疲勞,清醒太久就很難平靜入睡,哄睡會變得異常困難。大寶寶玩耍太久,錯過小睡時間,也會有停不下來的感覺。

要儘量留意寶寶的清醒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安排休息。

以下是大滿根據睡眠書籍及諮詢經驗總結的各月齡清醒時間、小覺安排及睡眠時數的參考。

3、哄睡方式不合適

如果寶寶不喜歡你的哄睡方式,過度的哄睡反而是在干擾寶寶進入睡眠狀態。

4個月以上寶寶對拍睡,抱睡等有可能出現抵抗情緒。有時候,任由寶寶玩一下或者小哭一下,而不是一直盯着寶寶用力哄,在他需要安撫的時候給予適當安撫,他會更容易入睡。

如果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固定的入睡方式,一會抱睡、一會奶睡、一會又讓寶寶哭着睡的,寶寶學習不到在同一種安撫方式下平靜安穩地入睡,家長做法的不斷變化也會讓入睡過程變得非常掙扎和漫長。

找到一個寶寶舒適,家長負擔較少的入睡方式,保持哄睡方法的一致,或引導寶寶自主入睡,都會將入睡時間縮短到合理範圍。

4、缺乏過渡

不論是在日間小睡或是睡晚覺前,當我們為寶寶安排從玩耍環境到睡眠環境的轉換時,讓寶寶逐漸平靜放鬆的睡前儀式不可或缺。

我們可以通過給寶寶按摩,講個故事,拉上窗簾等方式營造氛圍,寶寶在舒適昏暗的睡眠環境下會更容易入睡。

5、大寶寶軟磨硬泡,拖延入睡

寶寶在學步期後逐漸發展出自我意志,試圖來挑戰爸爸媽媽的底線,不配合穿睡袋或刷牙,拒絕上牀睡覺,聽完一個故事還想要求聽一個,這都是常有的事。

這時候,家長應該守住自己的底線,要知道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益處多多,並且孩子晚上睡得少,在白天脾氣會更差,更容易抗拒睡眠,導致不肯睡,睡不夠的惡性循環。

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睡眠提示小物,來明確地告訴寶寶現在就是必須睡覺的時間。小夜燈的完全熄滅,安眠曲的完結,強調故事最後的結尾等都是很好的提示。

當寶寶長到2-3歲以上,擁有更多溝通和表達能力的時候,可以使用“機會卡”這樣的睡眠小道具。“機會卡”可以是一塊小手帕,一張安全的自制小卡片,載體形式並不重要,家長和寶寶賦予它意義即可。

讓寶寶帶着“機會卡”上牀,如果她哭鬧喊人,那麼家長可以進房間,明確告訴她可以使用“機會卡”,比如用於交換爸爸的一個擁抱,再哼一首小曲子,喝幾口水等小福利。使用過後,家長和寶寶都要信守諾言了哦!

入睡時間太短

入睡時間過短也也有問題?當然。想想你什麼時候會秒睡?累到不行,非常缺覺的時候才會這樣呀。寶寶也是如此,上牀秒睡並不是健康的入睡。

哄孩子睡覺禁忌

1、不宜含着乳頭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覺時非得含着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才能入睡。這麼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後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頭或奶嘴吃奶。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其次,孩子入睡後小嘴依然被乳頭“堵”着,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牀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衞生。

2、環境不宜過分安靜

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並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

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裏特意踮腳走動,不敢發出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這樣的不良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製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裏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3、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温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質量。

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温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後“弱不禁風”。

4、不宜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媽媽搖籃曲的哼唱聲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讓孩子習慣於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

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後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餵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5、白天不宜睡得過久

白天睡得過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夜不成眠。研究證實,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生長髮育比較緩慢,而且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都相對較差。

此外,缺乏夜間睡眠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會兒,通過調整來克服“黑白顛倒”。

6、不宜經常更換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換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時是爸爸,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奶奶,有時又換成保姆……

殊不知,對不足半歲的孩子來説,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視作“最親的親人”,故在心理上很難對頻繁的轉換迅速作出調整。

7、不宜睡得太晚

佔相當比例的嬰幼兒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晚睡導致的。據統計,我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個小時,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親鍾情於“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應縮短了晚間的睡眠時間,種種“行為性失眠”便由此發生。

具體表現為:晚上到了睡覺時間仍不願意上牀,入睡時間往後拖延,或者長時間難以入睡等等。研究還表明,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容易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8、不宜在睡前對孩子過分“在旁關照”

在讓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儀式” (如輕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輕柔舒緩的音樂等)之後,家長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時離開。

否則孩子就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入睡與家長的“在旁關照”緊緊聯繫在一起,只要家長不在,他就會惱怒不已、嚎啕大哭起來。

9、不宜依賴“搖睡”

每當孩子哭鬧時,一些年輕媽媽便使出“看家本領”: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裏搖晃個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兇,媽媽就搖得越起勁。

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十分有害,因為過分猛烈的搖晃動作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受到震動,輕者影響腦部的生長,重則使得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與較硬的顱骨相撞,最終造成顱內出血,這對10個月內的孩子尤為危險。

10、不宜讓孩子俯睡

一些年輕媽媽喜歡讓孩子俯睡,還誤認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孩子睡得安穩,少了哭鬧,但實際上這種睡姿最不安全。

因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導致猝死。同時這種睡姿還可能使得腸胃等消化器官受體重的壓迫而引發消化不良。

11、不宜亮燈睡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歡讓卧室整夜燈火通明。但嬰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間睡眠環境如同白晝,孩子的生物鐘就會被打亂,不但睡眠時間縮短,生長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擾,最後導致孩子個子長不高,或低於正常體重。

12、不宜摟着孩子睡

有些年輕媽媽愛子心切,喜歡緊緊摟着孩子睡覺。但這麼一來,被摟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吸入更多的是媽媽呼出的廢氣,對孩子的生長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時還可能傳染到媽媽的疾患。

此外,摟着孩子睡還會使其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甚至難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環和生長髮育都受到負面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