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範文七篇

來源:時代範 2.7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範文七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並瞭解水位高度與水柱噴射距離間的關係。

2.啟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若干,根據需要在每隻瓶子上鑽洞並用膠布封住,然後裝上水。

2.小紅旗和小黃旗每人各一面,藍、紅三角形若干。

3.用於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隻,膠布若干。

4.用來測量水位高度的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1.小朋友都喜歡玩水。今天我準備了一些瓶子,我們一起來玩噴水的遊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經驗

(一)進行第一個實驗。

1、你們的桌子上都有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

2、我聽到大家都説得很好,現在請你們用膠布把洞口封住,然後加水到黑色的線上。

3、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是黃色的水噴得遠,還是藍色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瓶子後面插上小黃旗,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隻瓶子中間插上小黃旗。

4、(都做完了)現在請兩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然後把兩個瓶子放在一起,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後插上小紅旗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5、提問:怎麼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噴出的水會一樣遠呢?

6、師操作,驗證結果。

7、請幼兒用繩測量噴水的洞口離水面的高度。

8、發現了什麼?

9、師再次操作,驗證結果。

10、出示總表,小結:水位一樣高,洞口一樣高,一樣大,它所受的壓力就一樣,所以,噴出的水就一樣遠。

(二)(出示有兩個洞的瓶子)進行第二個實驗。

1、師:看,這個瓶子有兩個洞,如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哪個洞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洞旁邊貼上藍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個洞中間貼上藍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現在請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旁貼上紅色的三角形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3、提問:怎麼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4、師操作,驗證結果。

5、為什麼下面的.洞水噴得遠?

6、小結:雖然,洞口一樣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壓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會噴得遠。

(三)觀看錄象,拓展經驗。

1、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樣的瓶子進行比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樣高,但大小不一樣大的瓶子比較。

活動延伸:

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不同,並蓋緊蓋子的兩隻瓶子,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看哪隻瓶子噴得水遠?

活動反思:

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黔東南苗族銀飾文化。

2、運用圖形進行操作比較,發現它們的排列規律並進行排序。

3、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苗族服飾、銀項圈 、蘆笙舞音樂、粘貼成品一幅。

學具:人手一份銀項圈半成品材料。

活動過程:

一、吸引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 教師(穿着苗族服飾,戴上銀項圈):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漂亮嗎?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民族的服飾?

2、教師介紹苗族服飾及銀飾。

銀飾在苗族服飾中佔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在女盛裝中,銀飾是必不可少的`飾物。

3、找規律教師事先請一位老師送來一張請帖:有一位苗族朋友送來一張請帖,想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苗族舞會,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呀?

但是,苗族朋友還説了,要讓小朋友們學做一個銀項圈,做好了才能去參加舞會。

(1)認識圖形。

教師出示按圖形規律排序的銀項圈,請小朋友觀察,然後教小朋友認識圖形。

(2)找規律。

教師:銀項圈的吊飾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序的,我們先要看清楚哦!

(同幼兒一起找規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如果發現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讀一讀)教師小結:這些圖形寶寶都是按照菱形、長方形、橢圓形的順序不斷重複的。

(3)想想:如果接下去,應該怎樣排?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剛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老師找到了銀項圈吊飾圖形的規律,現在請你們也自己做一個一樣的銀項圈好嗎?做對了就可以去參加舞會啦!

1、幼兒每人一份半成品操作材料。

2、教師示範,講解方法。

3、幼兒集體操作

4、教師簡單小結。

三、苗族舞會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幼兒到户外表演苗族蘆笙舞。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鐵絲圈吹出的泡泡。

2.運用多種方法玩肥皂膜,嘗試不同形狀。

3.能積極探究,大膽表達。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組多個個不同形狀的鐵絲圈(有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鐵絲一段

2.老師調製好的肥皂水,兩個同樣大的玻璃瓶,兩盆冷熱不同的水

3.集體記錄紙、肥皂膜的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老師的神奇水

1.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神奇的水,和一些形狀各異的鐵絲圈,要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看看有些什麼形狀呀?

2. 老師將方形的鐵絲圈放入肥皂水,舉起,請幼兒觀察上面的膜——學習名稱“肥皂膜”觀察肥皂膜的顏色、形狀。

老師小結:方型的圈取出方型的肥皂膜,那麼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呢?

二、用肥皂膜變泡泡

1. 師:猜一猜各種形狀的肥皂膜吹出來的泡泡會是什麼形狀?

2. 老師出示記錄表,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3. 幼兒操作,嘗試用不同形狀的肥皂膜吹泡泡,觀察吹出的泡泡形狀。

4. 集體交流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進行記錄。

三、感知肥皂膜的張力

1.師:肥皂膜除了能吹出泡泡,還會變魔術呢!

看老師演示:出示一根鐵絲,架在方型圈上,然後蘸上肥皂水,變成兩個肥皂膜。

師:看,現在老師手上有兩個長方形的肥皂膜,如果老師用牙籤把其中的一邊戳破,那麼另一邊會怎樣呢?(幼兒猜測)然後老師請一名幼兒演示戳破一邊的膜。

2.師:如果移動中間的鐵絲,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3.集中交流幼兒的發現,老師小結

4.教師實驗:出示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形鐵絲圈,同時蘸肥皂水後上下拉開,請幼兒觀察呈現的圓柱型肥皂膜。

四、觀察肥皂膜遇冷遇熱的.不同變化 教師實驗,將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瓶上蘸上膜,然後放在兩個水盆裏,觀察膜的變化。

教師小結:遇冷膜會凹陷,遇熱膜會往外凸起。

五、神奇的肥皂膜

組織幼兒觀看視頻資料,有各種漂亮的,超大的肥皂膜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中,我採用實物先激起幼兒的興趣,再動手動腦,最後以遊戲結束為線條展開。讓遊戲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所以幼兒在整個課堂上的表現都相當的積極,整節課始終是在一種愉悦輕鬆的氛圍中開展。對幼兒在活動中的種種行為,我都會給予積極的引導和評價。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2、探索複製指紋的方法,萌發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對科學、創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指紋遊戲

2、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探討

1.教師: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看一看,你能發現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

(如:手上面的線長得什麼樣?)

二、操作體驗

1.討論:你能將指紋複製下來,讓別人觀看嗎?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複製指紋

(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用印油等。)

三、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複製指紋的,互相受啟發。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

四、拓展知識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麼也是與別人不一樣的?

2.討論:指紋有什麼用?

教師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幼兒對科學和創造的興趣。

五、指紋遊戲

印出手掌掌紋,引出手指指紋。

觀察一下自己的掌紋和指紋,並和朋友的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

2、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跳集體舞。

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説説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二、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三、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四、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嘗試用多種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兒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紙箱,將凍有幼兒玩具的大冰置於大紙箱裏。

2.錘子、剪子、鋸子、鉗子、積木、塑料棒、熱水、爐子、砂紙等各種工具材料。

3.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及紅星。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幼兒將手伸進紙箱洞裏觸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壓一壓,知道冰是固體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兒一隻手摸冰,另一隻手摸沙紙,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將摸冰的手拿出來與另一隻手比比看,這隻手的水是從哪裏來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讓幼兒自由感受、探索,説出自己發現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體的、透明的、冰涼的、會融化的……

二、提出問題

1.請幼兒觀察冰中的玩具,並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取出自己心愛的玩具。

2.幼兒在實驗記錄板上畫出自己的設想,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想法。

3.幼兒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並將設計方案貼在白板上。

三、實驗論證

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迴觀察,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引導。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採用幼兒沒有想到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4.當幼兒取出玩具後,請幼兒在成功的方法處貼上一顆紅星。

四、交流討論

根據冰的`各種特性,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你是用什麼辦法從冰中取出玩具的?為什麼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1.幼兒分別介紹自己在實驗中採用過的方法。

2.教師小結:可用熱水或太陽來曬,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會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來了;當用硬的物體敲擊冰時,物體比冰硬,冰就會碎,玩具也就可取出來……

活動延伸:

如果冰裏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可以讓幼兒想一想:放在室外,它們會出來嗎,為什麼?哪種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動可根據情況進行延續。

設計評析:

活動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接近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順應了孩子們的需求和興趣,所以孩子們樂於參與。活動材料的準備充分,符合目標的需要,特別是活動前,將孩子心愛的玩具凍於一大塊冰中,增強了孩子主動探究的願望和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指導,教師遵循了科學活動的新理念:幼兒是主角,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大膽的、主動的嘗試與探究;教師則更多的是鼓勵、關注、等待與支持。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拓印可以複製物體表面的紋理。

2.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願意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拓印。

3.積極探索拓印的奧祕,對拓印活動產生興趣。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供幼兒探索拓印用的各種樹葉,厚薄不一的圖形片、雪花片、積木貼好在底板上,鉛筆等。

樹葉拓印畫(示範用)。

拓印製作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拓印畫,引發幼兒對拓印的.興趣。

1.教師:這裏有一幅奇怪的圖畫,從這幅畫裏你能看到什麼?畫裏藏着什麼?

(二)引導幼兒觀察拓印畫,討論怎樣製作拓印。

1.教師:拓印畫裏德樹葉是怎麼畫進去的呢?(可以先讓幼兒猜一猜,引起他們對拓印的興趣,再讓幼兒看看拓印的製作方法)2.教師根據圖示的拓印方法,和幼兒討論製作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貼在底板上,在上面覆蓋一張薄一點的白紙,並將這張紙夾住固定好,然後用鉛筆在有樹葉或積木的地方畫。(注意點:樹葉老師已經固定好了、底板的夾子怎麼夾、鉛筆怎麼拿、畫在什麼地方等。)(三)引導幼兒運用身邊的材料嘗試拓印。

1.教師:拓印神奇嗎?你想不想也來試試?你打算拓印什麼東西呢?你知道怎麼拓印嗎?

2.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拓印嘗試和探索。(教師給予及時的提醒和幫助。)(四)相互交流各自拓印的過程,並討論分析成敗的原因。

1,教師:請幼兒説説剛才拓印的是什麼?拓印出了了嗎?為什麼?

2.引導幼兒發現:只有表面凹凸不平地東西才能拓印出印跡,其中較薄的東西,如樹葉、薄的雪花片很容易就拓印出來,而過厚的東西也不容易拓印,拓印時還要把紙固定好。

(五)幼兒根據剛才的發現再次嘗試拓印。

1.教師:請小朋友改進操作方法再操作一次,看看這次的拓印效果是不是比上一次的好,你可以把這張紙拿下來轉個頭夾上去,然後比比兩次的效果。

(六)。相互欣賞各自的拓印作品,分享探索畫帶來的樂趣。

1.教師:你對自己的拓印畫滿意嗎?你覺得下次再玩的時候,可以做哪些改進?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中我們可以去試試用蠟筆拓印,也可以去拓印其他的東西,個、還可以把幾樣東西拓印在一張紙上,變成一幅漂亮的拓印畫。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