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

來源:時代範 8.16K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隨着時代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趕潮流,現在是網絡飛速發展的好時代,連國小生完成家庭作業,也得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網絡來完成,下面來了解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1

使用“手機”刷微博,看朋友圈,玩遊戲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時尚,在世界各地可謂是人手一機,不管是老人還是兒童幾乎都離不開它了。相信大多數人早晨起牀以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用它查看朋友圈動態,晚上睡覺的最後一件事,也是如此,手機依賴已經成為大眾的一種通病,可是,這樣痴迷於它真的好嗎?——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障礙,當大家都對它上癮時,你的形為舉止就很難自控了,對於這個事情大家都怎麼看呢?

現在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有的手機已經超過了普通電腦的功能,拍照,視頻,玩遊戲,電子閲讀,名師講座,網上購物,銀聯網絡匯款------都是可以在手機上完美操作的,所以,現在的人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手機了。

手機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步步的毀掉我們正常平靜的生活,有的人依賴手機,不管是在吃飯時,睡覺時,工作時,學習時,甚至上廁所,走路時都是抱着個手機低頭看,現下的低頭族隊伍也越加龐大,家裏的電視幾乎成了擺設,即便是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餐飯,那也是無話可説,只顧着手機搶紅包,玩遊戲,各自尋找快樂了。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
  

有人説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障礙,這種説法是對是錯呢?從某種方面來講,迷戀手機更多的是 一種行為習慣。人們對手機迷戀更是如此,由於長期習慣性的形為動作,如果某一天不那麼做了,反倒覺得不自在、不習慣了,久了就會影響心理的變化。

手機上癮之所以被稱為一種精神障礙,真實體現了人們在精神,情緒,感情上的表現。長時間的`依賴手機會出現自言自語,喜怒無常,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個人行為怪異的症狀表現,這些就是精神障礙。當然,如果還沒有達到上癮的地步,還是可以挽救的,如果只是依賴,是完全可以糾正的,糾正的手機依賴,就可以減少手機上癮,就可以更好的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

手機上癮要怎麼破?來看看以下的這些緩解方式:

1、關掉信息推送,給手機瘦身。避免不必要的提醒查看手機。

2、不帶手機進廁所和卧室。擁有更良好的排便習慣和高質量的睡眠。

3、養成戴手錶的習慣,不用手機看時間。

4、多思考,少用手機的搜索功能。

5、適度社交,與他人進行正常交流。

6、培養其他興趣點。多運動、多郊遊。(實習編譯:李堃 審校:陳加勇)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2

一、缺乏父母的監管和引導

首先,孩子手機成癮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父母的監管和引導。一些家長可能因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無法陪伴孩子,導致孩子過度使用手機。

因此,我們需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與他們進行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感受。同時,我們也需要為孩子制定合理的手機使用規定,限制他們的手機使用時間和頻率。

二、社交媒體的影響

其次,社交媒體的影響也是孩子手機成癮的原因之一。社交媒體上的信息豐富多彩,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而,這些信息並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有些甚至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教育孩子正確地使用社交媒體,讓他們瞭解信息的真偽和價值,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遇到孩子的問題就發愁,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只會去呵斥孩子,但是這樣孩子抵抗只會更嚴重,在瞭解到高途美好家庭的課程後,知道了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成長中問題。才發現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多麼錯誤,還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 第2張
  

三、缺乏其他興趣愛好

第三,孩子缺乏其他興趣愛好也是手機成癮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就會過度依賴手機來消磨時間。因此,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嘗試各種新事物,如運動、音樂、繪畫等,讓他們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四、缺乏自控能力

最後,孩子缺乏自控能力也是手機成癮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很容易沉迷於手機中無法自拔。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等,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關於孩子手機成癮的原因及對策的問題,相信大家心裏也有了答案,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們應該用心,尋找更科學的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提供幫助。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3

一、手機成癮與職場表現相關

1、長久地瀏覽手機,讓人心情煩躁,如果瀏覽的是大喊大叫的負面視頻,容易在人們精力不足的情況下(意識最薄弱的時候),被畫面“入侵”潛意識,使人們對身邊人作出網頁相似的行為而不自知。

而負面能量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消解,就會發生“傳遞”現象,如A對B進行了攻擊,B沒有處理好A傳給自己的負面能量,於是轉身就傳給了同事C.....

比如筆者的大學同學,中午用餐時瀏覽了某劇的女主人公遭受不公平待遇、而被不明就裏的BOSS約談時,“蹭”站起身驕傲地表示自己立刻離職的劇情,下午自己剛好同樣被BOSS約談,於是在情景高度相似、心中又早就對BOSS有不滿的情況下,竟然出現了與劇情同樣的行為:立刻辭職!

可見瀏覽負面信息,會引燃心中的.“黑暗”,同事交往時極有可能作出不恰當的迴應,比如脱口而出的無禮頂撞、或心生怨氣。有數據表明,電子產品成癮的人更缺乏耐心,導致溝通成本上升、工作質量下降;而長時間瀏覽導致的精力不足,進一步讓人們工作時容易疲憊,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和作出明智判斷。

相信不少人們想過辭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看似很美好,但這種美好是大腦被“洗”後的認知、還是本人真正的期待,是要有所區分的。

手機上癮是一種精神病 第3張
  

二、手機成癮與抑鬱和焦慮非常相關

它讓孤獨的人更孤獨,讓無助的人更無助。

你以為手機成癮,卻可能是抑鬱

在北京安定醫院網絡成癮門診,副主任醫師盛利霞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就診的70%-80%被家長認為是手機成癮的孩子,最後都被診斷是抑鬱狀態,沉迷手機是孩子緩解抑鬱症相關症狀的行為表現。

陳恆表示自己不是很喜歡打遊戲,“但打遊戲能讓我跟別人有連接,能跟別人交流"。

兩年裏,接觸了上百個患病的孩子後,鄒峯覺得,吸煙、打遊戲、文身,某種意義上是孩子緩解焦慮的方式。

“家長看到他們的這些行為也焦慮,那麼為了消除自己的焦慮,就會粗暴地禁止,但孩子緩解焦慮的方式沒了。"

曹新毅觀察到,還有一些抑鬱的孩子沒有來醫院,而是被送去了國學書院或者戒除網癮學校等。“學《三字經》《弟子規》這些很好,但你有病要先治病。"曹新毅説,“抑鬱症早發現早干預,預後效果會更好。”

心理現狀分為“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正常心理”又分為“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而國人對於“心理”的忌諱程度,類似於“精神病”,導致了很多人出現抑鬱症狀之後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錯過了黃金干預時間。由於對抑鬱症的瞭解不多,人們容易出現不當的干預措施,反而加重了病情的嚴重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