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精神病怎麼治

來源:時代範 3.04W

出現遊戲成癮精神病需要考慮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

遊戲成癮精神病怎麼治1

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干預遊戲成癮精神病症的主要方法,需幫助遊戲成癮精神病患者發現問題的癥結,找到內心真實的需要,化解由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衝突引發的內心痛苦,使成癮者內心有力量承認並正視這個問題,意識到行為背後的真實心理需求,從而主動配合諮詢。治療時醫生需給予需成癮者心理上的鼓勵和支持,理解患者內心,幫助患者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2、藥物治療:

對於嚴重遊戲成癮精神病者需要進行抗焦慮藥物治療,如勞拉西泮;也可以服用抗抑鬱藥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以解決情緒障礙。如果患者出現睡眠障礙,也可以服用艾司、佐匹克隆進行治療;而對於神經衰弱的患者,也可以服用安神補腦液、谷維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遊戲成癮精神病怎麼治
  

3、家庭治療:

家長需減少對遊戲成癮精神病患者的責備,協助網絡成癮者恢復正常的生活規律,恢復正常生物鐘,轉移對遊戲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尋找有益的興趣生長點,擴大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面。

家長需瞭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行為問題,協助患者完成治療性家庭作業,同時改善造成患者心理行為問題的不良環境或教育方式。還需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和相互理解,從而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改善症狀。

因此,遊戲成癮精神病患者不僅需要患者個人的調整,也需要家庭的參與,甚至需要社會的關愛與努力。患者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法,積極配合,及時治療,努力糾正遊戲成癮的問題。此外,父母也要對患者多一些關愛,減少家庭之間的誤解或矛盾,增加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擺脱遊戲成癮症的困擾。

主要措施包括:

(1)社會心理干預:目前很多臨牀實踐及研究證據提示,認知行為治療、動機激勵訪談、家庭治療等社會心理干預對減少遊戲障礙者的失控性遊戲行為及促進長期康復有效。目前我們醫院有開展成癮團體心理治療及個體心理治療。

(2)藥物治療:目前沒有針對遊戲障礙具有臨牀適應症的藥物,但遊戲障礙患者可能存在精神、軀體等健康問題以及共病,需要藥物對症治療。

(3)物理治療:如重複經顱磁刺激等,可以增強大腦控制功能或降低玩遊戲的'衝動。

成癮醫學科簡介

成癮醫學科主要開展酒精成癮、吸毒成癮、藥物濫用、遊戲成癮(網絡成癮)、賭博成癮、吸煙成癮及吸毒成癮認定的臨牀診治與研究,為成癮患者提供一體化綜合治療,注重早期干預、防復飲復吸等心理干預及治療,包括門診與住院治療。

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具有一支高素質的醫、教、研的成癮醫學專業醫療護理隊伍,配備醫護人員21人及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團隊。

科室重視學科理論水平、臨牀教學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常年負責帶教規培生、轉崗醫師、進修生及實習見習生等。近年來主持市科技局科研立項2項、市衞生局科研立項4項,在全國性及省級專業雜誌及期刊發表專業論文30多篇,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

住院部目前定編牀位100個。在傳統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開展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如團體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行為矯正治療、脱癮療法、經顱磁刺激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努力做到讓患者滿意、家屬滿意、社會滿意;促進患者早日脱離癮海,迴歸家庭,重返社會。

遊戲成癮精神病怎麼治2

何種程度算“遊戲成癮”?

三大特徵界定此類癮疾

根據世衞組織的定義,“遊戲成癮”包括玩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特點是對玩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至於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得“靠邊兒站”。即使明知有負面後果,仍然繼續玩遊戲。

對此,陶明向記者詳細地描述了“遊戲成癮”的三大特徵。“定義裏面其實描述地也比較清晰。第一大特徵就是‘無法自控’”,陶明説,“如果一個人玩遊戲玩到其他事情都不想幹,腦子裏一天到晚就只剩下遊戲了,明知道這樣不對,還無法控制自己玩遊戲的行為,那他其實就是出現了成癮的特徵。”

陶明認為“遊戲成癮”的行為帶有重複性,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很多玩遊戲上癮的人並不覺得玩遊戲一直是快樂的。遊戲輸掉,他反而覺得是痛苦的。但是他們不玩遊戲又會心慌手抖,覺得遊戲才是生活第一需要,於是就會陷入了一種重複玩遊戲的過程。”

除此之外,陶明説判斷一個人是否“遊戲成癮”的重要一點是看玩遊戲成癮後是否對他的社會心理功能造成影響。“比如開發遊戲的程序員,他雖然也在測試遊戲、開發遊戲,但是遊戲並不會對他的心理功能造成影響”,陶明説,“但是‘遊戲成癮’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有點像自閉症患者,把自我封閉了,只沉浸在自我構建的虛擬世界中。”

遊戲成癮精神病怎麼治 第2張
  

“遊戲成癮”後果很可怕

家長應提高心理戒備

“‘遊戲成癮’的後果是可怕的”,陶明向記者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之前接觸過一個‘遊戲成癮’的孩子,他是一個14歲的國中生。他父母陪伴他來到醫院時,他的兩隻胳膊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刀疤,有些新刀疤上還有未乾的`血跡”,陶明回憶道,“他父母説他沉迷遊戲五、六年了。只要遊戲玩輸掉,他就會拿刀割自己的手臂。血流下來,他心中就會暢快,就會釋放遊戲輸掉的壓力。”

“實際上,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陶明告訴記者,他從業很多年了,碰到過因“遊戲成癮”發狂的人很多。“還有個孩子。他從小得到的家庭關愛比較少,然後他覺得遊戲是他最好的玩伴。要是父母不讓他玩遊戲,他就會砸家裏的電視機和花瓶來反抗”,陶明説。

陶明認為,“遊戲成癮”危害性也很大。“從之前的這些就診的例子來看,患有‘遊戲成癮’的孩子一般是封閉自我的,他們拒絕和家長進行溝通。這樣一來,孩子和家長間的矛盾就會加深,家庭關係也會變成一個敵對的狀態”,陶明説。

“‘遊戲成癮’的人的攻擊傾向也明顯增加了。比如那個不讓玩遊戲,就扔花瓶、砸電視機的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容易養成‘反社會人格’,出現‘人格障礙’,這是不利於他和外界進行正常溝通、交流的”,陶明補充道。

“遊戲成癮”如何治

專家建議及早干預

那麼當一個人患上“遊戲成癮”後,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陶明告訴記者,治療方法也分年齡段。“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採取的措施主要是以‘行為治療’為主”,陶明説,“一個孩童把遊戲當做樂趣,也説明了他認為其他事情比遊戲更沒趣。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進行相應的行為干預了,比如多陪伴多關愛孩子,幫助孩子發掘生活中的有趣之事。”

針對年齡比較大的人患上“遊戲成癮”,陶明坦言光靠“行為治療”是不夠的。“針對這類人羣,我們一般會採取精神藥物治療法。因為長期的成癮行為會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很多影響”,陶明説,“所以我們指望單純的心理調節和行為糾正是不夠的,這就需要一些精神藥物的介入。”

“15-19歲是最易出現遊戲成癮的年齡段,這主要與他們大腦尚未完全發育、好奇心較強、學業壓力重等原因有關。但無論是哪類人羣,及早干預是關鍵”,陶明説。

關於此次世衞組織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陶明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以往我們醫院也有很多‘遊戲成癮’的孩子的家長來尋求幫助,有些情況還很嚴重。但因為之前‘遊戲成癮’不屬於精神疾病,如果我們強行給患者收住院,這在法律層面就有很多違規的地方”,陶明表示。

“此外,隨着這類人羣數量的逐年增加,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不知來歷的戒網癮‘訓練營’和‘特色學校’。高昂的治療費和誇大的治療效果也使得家長容易上當受騙”,陶明認為,“現在被列入精神疾病後,肯定會有專業的醫療機構介入。那麼這樣一來,醫療人員會比較正規,治療效果也比較好,這樣就可以降低家長們的治療費用,減輕家庭負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