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位結構和功能講解

來源:時代範 2.22W

腿部位是由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經構成的。

腿部位結構和功能講解1

概述:

人體的下肢俗稱腿,由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經構成。大腿由股骨、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構成。小腿由脛骨、腓骨、腓腸肌、比目魚肌、脛後肌等組成。

一般會出現骨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各種外傷引起的骨折脱位、腫瘤疾病。在平時需要對腿部進行護理。

結構和功能:

(1)大腿:

1、骨骼

大腿有一塊骨頭名叫股骨,大腿根部是指股骨的近端。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和小轉子。

是股骨的近端,呈球形,與骨盆的髖臼形成髖關節。連接股骨頭和股骨幹的部分稱為股骨頸。股骨頸與股骨幹連接處有兩個骨質增大部分,內側的稱為股骨小轉子,外側的稱為股骨大轉子。

2、肌肉

大腿的肌羣包括前後肌羣。一是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包括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肌和股直肌,這些肌羣都受股神經支配。二是大腿後面的肌肉,包括股二頭肌長頭、股二頭肌短頭、半腱肌和半膜肌。

大腿肌肉比較發達,為人體行走提供主要力量。通常情況下,股骨不容易受損,也是因為周圍有強壯的.大腿肌肉進行保護。大腿內側肌肉還包括長收肌、短收肌和內收肌。

3、血管

股血管分為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膕動脈和脛腓骨幹、頸前動脈、腓動脈、頸靜脈後動脈和足背動脈。大腿根部有股動脈,內側有股靜脈,外側有股神經,分為股淺動脈和股深動脈,股深動脈向後外側走行,在肌肉中到達膝關節。

股淺動脈在內收肌管內走行,延伸至膝關節附近的膕動脈,與股深動脈形成膝關節的動脈網。膕動脈向下分為脛腓骨幹和脛前動脈,脛腓骨幹在小腿內分為脛後動脈和腓動脈。

脛後動脈和脛前動脈逐漸形成足動脈弓,可觸及第一趾和第二趾之間的足背動脈的搏動,內踝後的脛後動脈的搏動。

腿部位結構和功能講解
  

(2)小腿:

1、骨骼

小腿骨骼由脛骨和腓骨組成。脛骨在體表很容易觸及其整個形狀,也就是三角骨。另一個是腓骨,腓骨兩端就是在膝關節外側下方和踝關節外側觸及的骨性突起,中間一段被肌肉包裹,不容易觸及。

脛骨承擔了體重5/6的壓力,腓骨則承擔體重1/6的壓力。一般脛腓骨骨折比較常見,尤其是脛骨。一般脛骨骨折多為開放性骨折,因為脛骨表面皮膚薄,容易損傷。

2、肌肉

腿部的肌肉主要分為後側、外側和前外側肌肉羣。後肌主要由腓腸肌淺層和比目魚肌組成,其腱組織為跟腱,止於跟骨後側。深層肌肉是脛後肌、趾長屈肌和拇長屈肌。這些肌肉的腱組織穿過內踝,止於足底和趾部,起趾屈和足底內翻的作用。

外側肌主要是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止於足底,穩定足外翻。前外側肌羣主要是第三腓骨肌、趾長伸肌、趾長伸肌和脛骨前肌,主要控制足趾背屈和足外翻的功能。

3、血管

小腿的主要血管有脛前血管、脛後血管和腓血管。

(3)腿部神經:

1、坐骨神經:自梨狀肌下孔,下行至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股後區,在膕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2、脛神經:膕窩中線伴有月骨血管下行,經比目魚肌下行,經內踝回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外側神經。

3、腓總神經:沿股二頭肌內側緣下行,繞腓骨頸,穿腓骨長肌進入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

4、腓淺神經:位於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之間。

5、腓深神經:脛前血管位於脛前肌和趾長伸肌之間。支配小腿前肌、足背肌以及第一和第二趾的背部皮膚。

疾病:

1、各種外傷引起的骨折脱位:

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因為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承重和活動關節,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造成損傷。輕者造成骨折,重者可能造成粉碎性骨折、關節脱位、韌帶撕裂等。

2、骨關節炎:

對於中老年患者來説,骨關節炎較為常見,因為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容易造成慢性損傷或勞損,關節軟骨磨損導致骨刺。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可導致頑固性疼痛和活動受限。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術,如關節鏡或人工關節置換。

3、自身免疫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可引起膝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滑膜組織的炎症性疾病,然後軟骨被破壞引起關節疾病,有時會出現關節畸形和異常功能障礙。

4、感染性疾病:

如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常見。感染後可出現關節疾病、軟骨破壞、關節僵硬、粘連,最後導致肢體功能喪失。

5、腫瘤:

膝關節腫瘤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如膝關節周圍的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病變特點是夜間靜息痛明顯,肢體腫脹伴淺靜脈擴張。

保養:

1、通過腿部保養,可以緩解腿部肌肉的勞損和肌肉痙攣,從而緩解疼痛、痠痛等局部症狀。

2、腿部保養可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供應,消除局部炎症因子,加速乳酸分解,也可用於緩解腿部不適。

3、腿部保養可以疏通腿部的經絡和血液循環,預防腿部血管疾病的發生。比如可以預防下肢深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綜上所述,腿部護理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預防腿部血管疾病的發生。

腿部位結構和功能講解2

概述

人體腿部是指從髖關節至腳踝的部位,由股骨、脛骨、腓骨、髕骨、腳骨和多個肌肉、韌帶等組成。

人體腿部可以起到支撐身體的重量和維持身體的平衡和運動等作用。

1、骨骼結構

腿部的主要骨骼結構包括股骨、脛骨和腓骨。股骨是從髖部到膝蓋的長骨,負責支撐身體重量;脛骨是膝蓋到腳踝的長骨,負責支撐身體在行走和跑步時的衝擊力;腓骨在下腿部平行於脛骨運行,這兩者形成的骨結構構成了下肢支撐的基礎。

2、肌肉結構

腿部的肌肉結構包括臀部和大腿的肌羣,雙腿的'小腿肌羣以及腳部的肌肉羣。臀部和大腿肌羣中的肌肉是最強壯的,包括臀大肌、股四頭肌、股直肌等;

小腿肌羣的肌肉主要是通過膝蓋前伸和後屈來支撐身體重量,包括腓腸肌、脛骨前肌等;腳部肌羣的肌肉負責支撐、平衡和運動,包括足背屈肌、腳底肌等。

腿部位結構和功能講解 第2張
  

3、韌帶結構

腿部的韌帶結構負責將骨骼連接在一起,支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包括髕韌帶、脛跟韌帶、跟腱等。

作用

腿部結構是支撐和平衡身體的基礎,同時也承擔了運動、行走、奔跑以及跳躍等各種活動的重要職責。

除此之外,腿部結構還參與到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呼吸等生理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