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來源:時代範 1.42W

今天與明天衝突嗎?

不要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將來升學時能有競賽證書,從四五歲起就送孩子讀課外培訓班。很多孩子童年中沒有風箏、沒有奔跑,每週在三四個補習班之間來回奔波,希望爸爸媽媽不要把我累倒在起跑線上。在部分國中,九年級學生為了全力迎接會考,音、體、美統統讓步給語、數、外等考試學科。強迫孩子苦讀,不少家長、老師表示無奈:童年快樂,將來失敗,後悔莫及。

孩子今天的快樂與明天的前途,果真相互衝突嗎?市教研室主任徐澱芳認為,人的發展有自身規律,童年時的快樂對人的性格養成以及興趣培養十分重要,這種快樂體驗往往過期不候,成年後也無法彌補。因此,不能通過透支學生的興趣,來換取眼前的分數,獲得暫時的滿足。

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灌輸老師認為正確的知識,並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狀態,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習興趣喪失,影響可持續發展,將來的快樂又從何談起?

成績與幸福如何統一?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劉寶劍提出,要實現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統一,牛鼻子是改變教育質量評價方式。從單一的分數評價標準,轉變為多視角發現孩子的特長與潛能,激發其能力與興趣,讓學習過程幸福、為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劉寶劍認為,孩子苦讀,是因為我們遵循刻板的標準尺度———近的是學生統考成績,遠的是學校升學率、名牌學校考取率。只看成績不顧其他、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難免加重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如果用發展的眼光、多元化的方式、多維度評價學生,強調考試成績與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一致,當前進步與持續發展的一致,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學習的幸福指數。

改變現有教學模式,將有助於解決苦讀與能力培養和學業成績之間的矛盾。徐澱芳介紹,一方面,通過減少基礎型課程時間,增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多樣性、選擇性課程中,獲得更多興趣發展和潛能開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方法和人格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把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學習經歷、學習興趣、學業水平、課業負擔、身心健康等全部納入考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能力、提高成績,享受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