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

來源:時代範 8.07K

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那麼現在分享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

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1

一、職業素養與職業素質

個體行為的總合構成了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內涵,個體行為是外在表象。

職業素養有三大核心:

1、職業信念。

“職業信念”是職業素養的核心。那麼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涵了那些的職業信念呢?應該包涵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是一個成功職業人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

良好的職業信念應該是由愛崗、敬業、忠誠、奉獻、正面、樂觀、用心、開放、合作及始終如一等這些關鍵詞組成。

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
  

2、職業行為習慣。

“職業行為習慣”,職業素養就是在職場上通過長時間地學習-改變-形成而最後變成習慣的一種職場綜合素質。

信念可以調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讓正確的信念、良好的技能發揮作用就需要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成為習慣。

3、職業知識技能。

“職業知識技能”是做好一個職業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沒有精湛的職業技能,就無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為“狀元”了。

而職業素質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

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

一般説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並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

二、職業操守

而與職業素質、素養相關的還有一個詞語就是職業操守。這又是一個因為中國人的過度使用而概念模糊化的詞語。

操守,往往指涉道德。職業操守是個聽上去很抽象但實際上很具體的概念。其實職業操守是並不單指是一個道德問題。

個人道德也是職業操守的來源之一,甚至不是首要來源。

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2

一、素養和能力的區別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把核心素養譯成“key competencies”,把職業核心能力譯成“core skills”。但在英國、德國等一些國家,對兩個概念的區分卻沒有那麼細緻,一般統稱為“core skills”、“basic skills”。

我國對於這兩個概念的界定則有着自己的體系,“核心素養”這個用詞事實上就很中國化,而“職業核心能力”這個稱謂,相比國外的“core skills”則明顯更加精確。在我們的語境內,把這個兩個術語進行比較,首先就要確定“素養”和“能力”的差別。

應該説,“素養”和“能力”這兩個術語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語境中,都不是一個可以説完全等同的概念。“能力”一詞被理解為是個體所具有的、能勝任某種活動的實力,或是能夠開展或勝任某一項工作的技術能力(張佳琳,2000)。能力可以是先天獲得的,也可以是後天習得的,通常不包括態度、情感價值觀等內容。

而“素養”則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教養獲得的,可學可教,它不僅包括能力,還包括知識、態度、情感、價值觀等內容。從這個層面來看,“素養”與我國倡導的“素質”一詞的含義十分相近。因此在高等教育領域,常常把“能力”與“素質”當做一對矛盾體,要求二者協調發展。

核心素養與職業核心素養的區別 第2張
  

二、核心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辨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DeSeCo項目團隊最早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該項目提出的核心素養概念主要從功能性的角度出發,認為核心素養是涵蓋公民眾多生活領域的,促使公民能夠成功的生活和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的重要素養。

歐盟的一個研究小組在 2002年3月發佈的研究報告《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素養》中認為“核心素養代表了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它們是可遷移的、多功能的,這些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

2016年,辛濤教授等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

同年發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課題報告即採取該定義。褚宏啟教授的定義和解讀則比較具有代表性,認為核心素養是“21 世紀關鍵素養”,“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的,高於學科知識”,“核心素養是綜合性的,是對於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與超越”。

三、指標體系的比較

為更清晰地明確二者的區別,可將核心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的若干代表性指標體系或模型放在如表1所示的表格中進行一番對比分析。

從以上指標體系的比較來看,核心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人與社會相關能力的關注與否。尤其是我國核心素養指標體系研究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帶有一定的.中國特色、中國表達,是適應中國當代社會發展需求提出的目標體系。

四、基於冰山模型的新素質體系建構

核心素養可以認為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新發展。如果要明確核心素養與素質體系的關係,則可以藉助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來試做闡述。素質冰山模型是1973年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的,其具體結構如圖1。總體而言,該模型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主要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瞭解和測量的教育目標,相對而言這部分目標比較容易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改變和發展。“冰山以下部分”則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個體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這部分內在的素質不那麼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個體的行為與表現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