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來源:時代範 1.16W

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在職場中,對於同事,每一個人一定能區分開哪些同事保密能力強;而哪些人保密能力弱。但是,真實的內心環境告訴職場人:因為長時間嚴守一個祕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人大有人在。一起看看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1

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對於一個人來説,保守祕密的能力是他在社會中的健康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就認為保守祕密的能力居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中心位置。兒童在6到7歲時就學會不要提前泄露送給媽媽的.禮物。研究者們還發現,保守祕密的本事能加強一個人的吸引力。

在職場中,對於同事,每一個人一定能區分開哪些同事保密能力強;而哪些人保密能力弱。但是,真實的內心環境告訴職場人:因為長時間嚴守一個祕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人大有人在。

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比如,有些職業就要求工作人員恪守祕密。他們努力壓抑自己不説出祕密,最後導致一種反彈效應,使得他們對心中祕密的顧慮竟然會淹沒自己正常的意識,被壓抑的想法甚至還會在一些人的夢境中重現。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一個羣體,他們將其稱為“壓抑者”,這些人更能無視或者壓抑祕密,也就是更能嚴守祕密。職場中的守密者會有這樣的特點:很少生氣、很少為金錢發愁或者被噩夢困擾。他們都自我感覺良好,不會為一點小麻煩冒汗。

職場心理學家相信,這些人會用美好記憶自我干擾,封鎖腦海中令人沮喪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職場歷練,這些人習慣成自然,成為了擅長保守祕密的人。

在找工作困難的今天,有人或許會問:善於保密,職場能加分嗎?我的回答是:當然。有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高薪、高職工作,其實都和保守祕密相關。

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2

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他一直無情地把自己的兩種身份各自分開:一個“他”生活在小村莊,工作在紐約的辦公室;另一個“他”在俱樂部、機場酒吧和聲色場所之間活動。一個“他”會熱情地招呼客户,向鄰居們揮手;另一個“他”可能幾小時以後就和妓女或者毒品販子打交道。最後他終於崩潰了,心理醫生不得不把他從雙重生活接到手裏。

“這名男子的雙重生活是一個極端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精神的痛苦是如何把一個人‘劈’成碎片的。”負責治療這名男子的心理醫生傑·S·科瓦沃説。

正常人都能有祕密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很多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能力開始一段屬於自己的祕密生活,只要他們別勉強自己不得不維持那樣的日子。這些心理學家還説,對於一個人來説,保守祕密的能力是他在社會中的健康發展的基礎。一個人想要學其他類型的人的模樣,重新塑造一個自己,或者即使是假裝,也能維持到他成年以後。

“説得玄一點,除非你有一個祕密,否則你就不會有自己。在一生中,有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在我們的社會圈子裏面我們迷失了自己。這個社會圈子還可能是工作或者婚姻。當我們努力抓住一個祕密或者藉口,以此來證明自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時,我們往往感覺不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魏格納説。他又補充道:“而且我們現在發現,有一些人要比其他人更擅長做這些事。”

善於保密吸引力大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就認為保守祕密的能力居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中心位置。兒童在6到7歲時就學會不要提前泄露送給媽媽的禮物。在青春期和成年後,一個人能不能在社交中流利地説無傷大雅的謊話,經常關係到他的精神健康。研究者們還發現,保守祕密的本事能加強一個人的吸引力。就像英國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説得那樣:“最常見的事物,只有當你把它藏起來的時候才會叫人高興。”

保守祕密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第2張
  

心理學家發現,在美國有數千人,例如生活在異性婚姻下的同性戀者,出於羞恥和對自己的剋制,都不得不開始一段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祕密旅程。而這樣一段祕密的生活是否會具有破壞性,則取決於這個祕密的本質和一個人的心理構成。

保守祕密的後果因人而異

我們經常發現,真實的世界中的很多人因為長時間嚴守一個祕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他們努力壓抑自己不説出祕密,最後不幸導致一種反彈效應,使得他們對心中祕密的顧慮竟然會淹沒自己正常的意識,尤其是當祕密泄露之後會受害的人就在他們附近的時候。

據一份去年夏天出版的`研究報告説,被壓抑的想法甚至還會在那些人的夢境中重現。

不容置疑的是,不同的人身上,這種效果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

在極罕見的情況下,一些由於病理原因而表現得無動於衷的人,一點也不用為祕密可能為他人造成的潛在影響擔心,所以他們也不會覺得保守祕密所帶來的壓力。

而對於以保密作為職業的間諜來説,他們至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對於可不可以把祕密告訴什麼人,告訴多少,他們都有着清晰的底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