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

來源:時代範 2.06W

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在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中,總有一些人難以相處,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就像渾身長滿刺的“刺蝟”,那麼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

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1

一、人類本性的影響

人類天生就有攻擊性和佔有慾,這種本能對人際關係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和繁衍,人類形成了競爭和攻擊的本能,這使得人們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時,很容易產生敵意和衝突。此外,人類還有一種佔有慾,即想要擁有自己的財產、家庭、地位等,這也會導致人們的衝突。

二、社會角色的影響

社會角色是指人們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如父母、老師、學生、領導、下屬等。這些角色的不同特徵和權利分配會導致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產生衝突。例如,領導和下屬的關係中,領導需要掌握權力,下屬則需要被尊重和平等對待,這種權力的分配差異容易導致領導和下屬之間的衝突。

三、文化差異的影響

文化差異是人際衝突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差異,這會產生衝突。例如,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而亞洲文化則強調集體主義和家庭關係,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容易導致跨文化交流中的衝突。

四、溝通方式的影響

溝通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環節,溝通方式的不同也會導致人際衝突。例如,有些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時,使用的是直接、強烈的語言,而有些人則使用委婉、緩和的語言。這種溝通方式的不同容易導致對方的誤解和不滿,從而產生衝突。

綜上所述,人際衝突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人類本性、社會角色、文化差異和溝通方式等多個方面。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以和平、理智的方式解決衝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
  

為什麼有些人會形成這種敏感攻擊性性格?

還拿小張來説吧:小時候,小張家裏比較窮,經常被周圍的鄰居看不起,而他的父親又是一個非常軟弱的人,因此,他們家曾經有多次被鄰居欺負的經歷。

而小張本人在上學的'時候,也時常被同學欺負。所有這些經歷給小張的心裏留下很大的陰影,使他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並且自尊心極強。長大後的他,曾在心裏暗暗發誓,以後誰要是再欺負自己欺負他家,他就是跟人家拼命,也要捍衞自己的尊嚴。這就是小張形成這種性格的經歷。

在我幫助過的求助者中,也有一些學員和小張的性格相似。他們普遍都曾有過受傷害的經歷,而這些經歷,讓他們的性格變得非常敏感,並且防禦心理和攻擊性都很強。

大體來説,以下三種經歷容易使人形成這種性格:

第一種是態度及言語上的傷害。比如,被人指責、謾罵、當眾羞辱,或常被人諷刺、挖苦、嘲笑等;

第二種是曾受到身體方面的攻擊和傷害。比如被他人在肢體方面的攻擊和侵害,就是我們常説的,捱打,被揍;

第三種則往往是在關係方面受到傷害。比如,被他人或羣體所孤立,被無視,被排擠,被恐嚇等。

這種心理或性格的形成,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

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2

攻擊性,並不是全都針對他人,有時也會針自己!

比如會對自己產生痛恨,自己的出身不夠好,自己長得不夠帥氣或者漂亮,自己學識不夠、沒能力等,這類人會在內心譴責自己,極度嫌棄自己。對自己產生千萬種不滿意,這就是所謂針對自己的攻擊性。

控制慾,並不是針對自己,而是針對他人或事物進行控制!

這類人感覺到自己不被周邊朋友關注,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他們內心深處就會有產生極大的失落感。為了擺脱這種內心深處所帶來的失落感,這類人很有可能就會努力尋找存在感,去嘗試控制周圍當下的環境。比如打斷他人談話,強行插入無關話題,強行改變但是自己的處境。這類人會以去控制他人的方式來提高或維持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注度,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防禦性,無論攻擊性還是控制慾,目的都是為了防禦!

無論是攻擊性還是控制慾,都是這類人用來防禦自己內心深處痛楚的一種方式。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受到來自內心的痛楚。這類人往往會認為痛楚來自於他與別人的關係,自以為是自己,要麼就是他人。要讓自己沒有痛楚,最合理的方式似乎就是消滅痛苦的根源。自然而然他們在人際關係當中就會表現出攻擊性或者控制慾。

人際交往為何會有攻擊心理 第2張
  

客體關係,是造成這類人產生攻擊性和控制慾的原因之一!

簡而言之,客體關係,是由小時候養育者與被養育者所構成的一種關係,也就是父母或者監護人與自身所構成的關係。其中,有着很深的互動性情感體驗。從客體關係的觀點來看,你會發現他們早年的客體關係是沒有被保護的,沒有被關愛的,被虐待的,被忽視的。

最終,產生攻擊性或者控制慾。他們體驗到的就是一種痛楚的情感。自然他們就會憎恨那些保護者,在內心對他們充滿了不滿與憤怒。正是因為那些保護的沒有盡到責任,才是他們遭受到痛痛楚的`。這種原始的憎恨和痛苦,會在他們後期的人際關係當中慢慢展現出來。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讓這類人擺脱此類困境!

除了在心理治療關係當中激活早期的客體關係,喚醒這類人最初的情感,讓這類人覺知自己的表達方式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方法。

這類人被喚起的最初情感被得以接納、理解,被理性化的對待。在他們內在就會獲得安全感。有了這樣的基礎,他們才可能會有一種能力去認知,覺察,調節自己最初的情感,然後改變面對現實關係當中的痛楚的方式,從而改變早年的客體關係模式,使他們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交往模式。

如果與帶有攻擊性和控制慾的人相處,把對方的敵意當真,然後本能反擊,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其實,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根本沒有這種主觀念。他們只不過實在不知不覺中把小時候的體驗,運用到地現在的人際關係當中而已。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恰當的開導他們,提醒他們,引導他們找心理諮詢,最終使其接受治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