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

來源:時代範 2.98W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粽子的營養價值極其豐富,深受大家的歡迎,其做法非常簡單,自己在家也可以操作,那麼現在分享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1

一、鮮肉粽子的做法

材料

主料:糯米500g、五花肉200g

輔料:生抽250ml、鹽適量、桂皮一段、白砂糖適量、八角一個、白豆蔻2個、香葉2片、丁香2顆、花椒十幾顆、陳皮3片、粽葉數張

操作方法

1、糯米500g加250ml的生抽和足量的清水,清水要沒過糯米1-2cm,浸泡一夜。然後濾掉水分,加適量鹽拌勻調味。

2、所有的香料加生抽2-3杯,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後改小火保持微沸的狀態熬煮五分鐘,然後關火,倒進湯碗中備用。

3、五花肉切成小塊,加入熬好的醬料和白糖拌勻。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一夜。

4、如果是乾的粽葉就需要提前泡一下。取一片葉片,從中間的位置對摺出一個漏斗形。如果要包大個一點,一片葉片不夠長的話,可以兩片交疊起來做,在漏斗形中填入少許準備好的糯米,用勺子輕輕壓實。

5、醃好的肉取一兩塊把在中間,根據個人的口味決定添加的肉的塊數。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
  

6、再鋪上糯米,把餡料蓋住,將剩餘葉片翻折上來包住前面的部分。

7、翻折上來之後的樣子,如果葉片夠長,多餘部分可以再往下翻折。一般兩片交疊的就夠長,這樣一片的不會很長,就出頭了一點。如果只是多一點點就可以把多的剪掉,用棉繩捆緊就完成了一個。

8、全部包好之後,就可以下鍋煮,水要沒過所有的粽子。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完成。

二、粽子的功效與作用

1、補充能量:含碳水化合物,能迅速為身體提供能量。

2、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3、祛脂降壓:使血壓更易控制,並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改善。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三、如何挑選粽子

要做到五小心:

一要看看粽子標籤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別買變質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變化,如果嚐到粽子餡有點酸、有點發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質量,一定要買商場、餐飲企業、超市的`正規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裝,買安全、衞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對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和太油膩的粽子。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2

肉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食材

主料:梅花肉400g、粘米700g、幹香菇50g、鴨蛋黃7個、洋葱1個

配料:鹽、醬油、薑片、檸檬汁、棕繩、五香粉、老抽、葱段、粽葉、豆油

做法

1.鹹鴨蛋20個洗淨,全部嗑開將蛋清收集到大的容器裏另作他用,將鹹蛋黃取出對半切開。

2.五花肉1公斤切棋子塊,用生抽3茶匙、鹽少許、白糖1/2茶匙、雞精1/2茶匙、料酒2茶匙、花生油1茶匙、黑芝麻1茶匙抓勻醃製3-4個小時備用。

3.金華火腿取一大塊蒸熟後,去骨頭,將火腿肉切成丁,加入50克冰糖上蒸鍋蒸制20分鐘。取出晾涼備用。

4.生板栗切一刀,在開水鍋裏煮15分鐘,取出在涼水裏浸泡,剝掉外殼備用。

5.乾的粽子葉需要提前一晚放進水裏浸泡。

6.糯米5公斤在清水裏浸泡半天,倒掉淘米水後,瀝乾水份。將糯米盛入大的容器裏,加入2-3茶匙食用純鹼、1茶匙鹽、1茶匙白糖、1茶匙雞精、2茶匙花生油拌勻。

7.開始包粽子了,先取兩片粽子葉錯開疊加,從中折彎,做出一個鬥狀。

8.舀入一半的糯米,放入一塊鹹鴨蛋蛋黃、一塊五花肉或者火腿肉、或一塊板栗。可以自由搭配。品種有:火腿蛋黃粽,板栗肉粽、蛋黃肉粽、紅豆蜜棗棕等等。

9.再在上面舀入一些糯米,八九分滿。

10.將粽子葉摺疊過來,蓋在糯米上面。

11將邊角向下摺疊好,包住糯米,再朝一個方向摺疊。

12.最後將粽子葉的尖頭也摺疊好,用左手捏牢固定住。

13.右手用棉紗線或者棕櫚葉捆綁紮緊,三角粽子就做好了。

14.將包好的粽子放進大號高壓鍋裏。

15.倒入開水,開水要淹沒過粽子。

16.蓋好高壓鍋蓋子和氣閥,開大火燒至氣閥出大氣,從發出“嗤嗤嗤”的聲音算起,保持大氣15分鐘,轉小火3-4分鐘再關火,燜10-20分鐘直至氣閥拉起完全沒有氣了,再打開蓋子。

17.香氣四溢的肉粽出鍋了,太香啦!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 第2張
  

18.取出煮熟的粽子,放在塑料籃子裏瀝乾湯汁,再放進盤裏。

19.完成,開吃了。

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做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鮮肉粽子的配料和做法 第3張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傳説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這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來歷。

後來經過演變,人們又用艾葉和葦葉、荷葉包粽子,而且關於《初學記》中還有關於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傳説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説法。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説廚娘藕覆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