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受限制的年齡

來源:時代範 3.17W

觀察能力受年齡的限制。孩子觀察的效果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説,物體的形狀是認識物體的主要標誌。孩子對物體的知覺,首先是物體的形狀、大小,其次才是物體的顏色。孩子觀察的效果還受他們的知識經驗、思維定勢、情緒、智力活動的習慣等等的影響,年齡越小的孩子,受各項能力發展水平的限制,觀察的目的性越差。

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受限制的年齡

我國心理學家通過對兒童觀察發展的研究,把學齡前孩子的觀察按有意性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歲之前)不能接受所給予的觀察任務,不隨意性起主要作用,

第二階段:(4歲左右)能接受任務,主動進行觀察,但深刻性、堅持性較差,

第三階段:(5歲左右)接受觀察任務後,開始能堅持一段時間,進行觀察,

第四階段:(6歲左右)接受觀察任務後,能堅持較長時間,並能不斷分解目標,反覆進行觀察。

學齡前孩子的觀察還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是觀察的目的性較差。孩子觀察的目的性是一個逐步發展的的過程。實驗證明:3歲孩子的觀察已經帶有一定的有意性,但水平很低:4-5歲孩子觀察的有意性有了很大提高,能用語言表達觀察的目的,組織自己的感知,簡單表述觀察結果:5-6歲孩子的觀察力己經得到初步發展,他們的觀察更富於目的性,能夠按照活動的任務和大人的要求進行觀察活動,能夠在大人的指導下持續觀察15分鐘左右,而且很多孩子能夠用內部語言調節支配自己的知覺活動。但他們還不善於獨立地給自己提出觀察的任務,觀察持續的時間還不長,清緒和興趣在觀察過程中還起很大的作用。

二是觀察容易受到干擾。由於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干擾而產生分心和分散注意力。所以,學齡前孩子在進行觀察活動時,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干擾而促使他們轉移目標,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孩子到了6歲左右,一般可以做到排除干擾,依照計劃進行觀察,但仍然要看觀察的對象是否能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而且觀察不能持久,孩子觀察事物的持久性和穩定性都較差,越小的孩子觀察的持續時間越短。

三是觀察不夠細緻,學齡前孩子的觀察一般不夠全面和細緻,年齡越小的孩子觀察越不細緻。3--4歲的孩子一般只看到事物機略的輪廓,很少自覺地注意廕庇和細徽的地方,並且很少作有選擇的觀察。對感興趣的事物就反覆地看,不感興趣的事物就會視而不見;直到5-6歲,孩子才會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較為全面和細緻的觀察。但他們還不善於從整個事物中發現其內在聯繫,發現其一般的過程。在教育的影響下,孩子觀察的概括性會不斷地提高。

四是觀察不夠獨立,孩子的觀察極容易受到父母、教師和其他孩子暗示的影響,因而不夠獨立。在5-6歲的孩子面前展現一幅圖畫,他們常常會被整個畫面吸引着,看看這裏,又看看那裏,不能很好地組織自己的知覺進行觀察。而且他們在觀察時極易受到旁人暗示的影響,對圖畫上明顯的特徵視而不見,只關注次要的東西而把主要的東西給忽視掉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説明孩子的觀察力是通過後天的培養形成的,培養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不得法的培養會限礙孩子觀察的效果和觀察力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