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來源:時代範 2.71W

家長要引導孩子適應社會大的規則,不要去幫孩子創造自己的小規則,因為大的規則是不能變的,是人類所共有的。如果你選擇讓他適應,就等於增長他的社會能力,如果你給他特意製造適應他的規則,就是在削弱他的實際社會能力,這樣做的苦果最終還要你和孩子一起承擔。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當我們過分地呵護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家長總有老去的那一天,不可能永遠為孩子保駕護航。從一定意義上説,溺愛的關心方式會使孩子的人生存在狀態逐漸走向病態,沒有與外界密切聯繫的、健康的廣泛關係,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存。

家長要給自己提出一個任務,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理性地認識、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各種生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第一,獨立理性地選擇價值的能力

家長要教會孩子獨立理性地選擇社會價值。

由於網絡化傳播的發展壯大,現代社會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得超乎人的想象能力。網絡和其他各類媒體對參與人員的要求不一樣,其他的媒體要在媒介上發表言論,除了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基本的專業素質以外,還有上級主管的約束。而在網絡上,幾乎每一個上網的人都是一個信息源,各類信息豐富多彩,家長沒有能力去約束,也做不到把所有的東西都拿來過濾一遍,孩子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有負面影響的東西和觀念。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入手教會孩子基本的價值觀念,讓孩子掌握選擇和判斷事物的能力。

第二,對制度價值接納的能力

社會適應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接納制度價值的能力。家長總覺得進行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是政府和社會的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家庭的事。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是發展任務學説的代表人物,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六個階段。他提出,每個階段人們都得完成六到十個任務,如果能很好地完成,這個人就會發展得很順利,跟社會的關係就會很融洽,隨之而來,生活也將十分的快樂。如果完成得不好,這個人的發展就會很不順利,跟社會之間就會形成衝突。

這個美國人在六到十二歲的發展任務當中標明瞭一條,就是要形成對社會制度和社會團體的看法。

我們發現,美國社會實際上在非常努力地對孩子進行美國製度和美國價值教育,但他們選擇了一個人文的角度,讓你明白,人在一個社會環境當中生活,就必須要接受它的制度與價值,能夠接受的話就會感覺到快樂,如果不能接受,就會在生活中處處受阻,生活自然也就不能快樂。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必須幫助孩子認同制度價值,因為,對本國制度的適應和認同是一個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第三,適應和應對規則的能力

道德不是簡單講道理,家長經常會跟孩子説:“你一定要勤儉節約,你一定要誠實守信……”其實,道德不僅僅是理念,道德還是能力。

道德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在社會當中對社會適應的能力,是一種規則能力。

我們總愛把道德看成是一個人的素養,比如有個人在大街上隨地吐痰,我們不會説他沒有衞生習慣,而會説他沒有社會道德,把他的所作所為跟他整個人的素質聯繫起來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現在社會當中,道德也是一種適應能力。就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當中表現出來的能不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規則的能力。

有一次,我正在給一些地方官員上課,教室後排坐着的一個人想要從教室出去,他沒有從教室的後門走出,而是選擇從講台上我的身後繞出門去,要是以前的話我會想:“這個人真沒素質,基本的禮貌都不懂。”但是現在,我不會那樣想了,而是會這樣想:“真的替他感到悲哀,一位地方官員,為什麼不具備現代社會公共場合必備的道德規範能力呢?”

在這件事情上,應該多換幾個角度去想,其實,人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必然有一些規則是要大家共同去遵守的。所以,家長不要覺得教育孩子遵守規則是過於嚴厲的要求,你是在給他一種對社會適應的能力,也是在強化他的生存能力。

家長要引導孩子適應社會大的規則,不要去幫孩子創造自己的小規則,因為大的規則是不能變的,是人類所共有的。如果你選擇讓他適應,就等於增長他的社會能力,如果你給他特意製造適應他的規則,就是在削弱他的實際社會能力,這樣做的苦果最終還要你和孩子一起承擔。

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應重視4個關鍵:

(1)要教孩子學會識別誘惑。

(2)教孩子勇敢地説“不”。

(3)讓孩子明白自我保護與自私自利是全然不同的。

(4)教孩子少去不安全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