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

來源:時代範 2.13W

帕金森定律、苛希納定律、馬蠅效應等。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1

定律其一

帕金森定律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
  

苛希納定律

西方管理學中有一條著名的苛希納定律: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在管理上並不是人多力量大,管理人員越多,工作效率未必就會越高。苛希納定律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並找到一個最佳人數,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

馬蠅效應

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裏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説:“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這就是馬蠅效應。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鬆懈,才會努力拼搏,不斷進步。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2

定律其二

“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温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説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盡力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領導者給予的温暖,從而激發出工作的積極性。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一樣,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的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品,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將它毀壞掉。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 第2張
  

零和遊戲原理

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往往隱藏着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

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件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往往會保持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感。因此,企業的領導者要合理地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完成時給予肯定和讚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與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慾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工作。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3

交際三網 讓職場管理如魚得水

第一,業餘樂趣網。

心理學家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減壓方法是擁有一個長期的興趣愛好。如果我們擁有一羣有着共同興趣愛好的私人玩伴,一起從事大家最心愛的活動,無論是登山、攝影、寫作、唱歌都會讓自己暫時逃離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苦惱,帶來愉悦和歸屬感。找到興趣所在,並且主動走入這樣的愛好圈,你會感覺生活的美好隨處可見。

第二,情感支持網。

很多時候遇到問題,並不是能力應對不了,而是缺少外界的關愛、信任和鼓勵帶來的支持感。平時生活中,不妨為自己預先搭好一個牢固的情感支持網絡,讓家人、朋友、要好的同事,甚至是孩子和心愛的寵物,成為自己情感支持的來源。在無助的時候能有所依靠,主動向他們尋求幫助,用飽滿的信心面對挑戰。當然,關心是相互的,對周圍的人付出越多關心,你的情感支持網絡就會越牢靠。

第三,社會助力網。

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日常工作中,最好主動結交和維護一些重要的關係,比如客户、上級、其他部門的同事等。有了這樣的交際圈子,遇到問題時很容易找到助力,就不會讓自己孤立無援。當然,建立這樣的社會助力網,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他人多幾句問候、多一點理解和忍讓、多一些細心的關照,日子久了,大家自然就會心靈相通。

人在職場走的八項管理定律 第3張
  

職場上管理類的書籍

1、《責任勝於能力(白金版)》,楊宗華著

自本書出版以來,引起培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圖書累計銷售超過50萬冊。大家之所關注“責任勝於能力”這個話題,是因為責任理念和責任精神本身所藴含的價值觀切中了這個時代的脈搏。本書深刻剖析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責任與能力的關係,從人品、感恩、職業道德、主人翁精神等多個方面展開論述,全面揭示了“責任勝於能力”這一重要工作理念;提出了“責任圈”、“責任羣”、問責制、“責任標準”、“結果思維”、“覆命意識”等概念, 。

2、《工作要有好心態》,何山著

未來學家佛裏曼有《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預言:“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競爭力

是態度。”美國成功學院對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決定了成功的85%。心態影響着人的情緒和意志,心態決定着人的工作狀態與質量。

在工作中,有些員工常常抱着一副事不關己、我行我素的態度,他們問自己最多的問題就是:公司能為我做些什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多好處?殊不知,這種態度與做法不僅給單位造成了損失,也同時扼殺了自己的進取心和創造力,於公於私都毫無裨益,貽害深遠。沒有根基的大廈,很快就會倒塌;沒有踏實工作的心態,成功永遠只能是空想。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將心態擺正,戒除浮躁,勤奮敬業,腳踏實地,拋棄藉口。

3、《不要只為薪水工作》,王禹森著

這是當下企業最需要給員工培訓的理念。在不少人眼裏,薪水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目的。有些人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採取一種消極的`態度,“給我多少工資,就幹多少活”,“不是自己份內事情一律不幹”,“公司的事情能推不推,做多錯多”。表面看來,這些“精明人”沒有吃虧,但長遠來看,他們卻損失“慘重”。

薪水雖然是工作的一種回報,但決不是唯一的回報。一個人如果只為薪水工作,沒有更高遠的自我提升和發展意識,工作起來也就沒有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動接受,就難以獲得快樂和自我滿足。

公司是員工的又一所學校,工作豐富了你的思想,增進了你的智慧、豐富了你的閲歷,也為你更美好的明天鋪平了道路。本書要告訴員工:不要計較薪水的多少,勤奮努力的人,遲早會有出頭之日。如果你把薪水放在第一位,你未必能夠獲得很高的薪水,如果你不為薪水工作,反而我會收穫更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