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

來源:時代範 8.4K

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都市裏大多數族在白天為工作而忙碌,但等夜幕降臨,工作完畢回到家裏後,很多人會感覺內心非常空虛,渴望有個人能與自己交談。在某些方面來説,情緒確實會受到時間的影響,下面分享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

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1

日常的第一個非理性時間出現在早上八九點開始工作以前。這時你打開電腦,準備工作,但總想去看看百度熱搜,看看昨天發生了哪些重大的新聞,看看昨天你的微信或者QQ有沒有人留言,不知不覺間,可能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這個時間我們也可以把它歸類叫做啟動困難。

日常的第二個非理性時間出現在中午午飯以後,總想着吃午飯的時候放鬆一下,看看手機,看看新聞,然後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下午1點多。有時甚至錯過自己的午休時間。這個時間可以把它歸類叫做閒散困難。

日常的第三個非理性時間出現在午休以後。你總是很難開啟你下午的工作,總感覺很累,不想做事。這個時間我們同樣可以把它歸類叫做啟動困難。

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
  

日常的第四個非理性時間出現在晚上。你可能本想借着這個時間看一會兒書,或者進行寫作,但是網頁上的新聞、抖音或者微信視頻似乎更能吸引你。這個時間我們同樣可以把它歸類叫做閒散困難。

晚上比白天更安靜,人們更容易靜下心思考。也正因如此,一些文人墨客都喜歡在晚上創作,比如法國作家福樓拜就喜歡通宵達旦寫作,國畫大師林風眠先生喜歡深 夜作畫。但長期晚上用腦,會使腦細胞一到晚上就興奮,讓本該休息的大腦繼續運轉,抑制睡意,延遲入睡時間,導致今後睡不着覺。長期夜間思考還會使腦細胞在 白天處於相對抑制狀態,甚至今後只能在晚上想事。

有心理專家指出,人在晚上往往更感性,這也是文藝工作者喜歡在晚上工作的`原因,但此時做決定難免有失偏頗。還有人白天工作太辛苦,到了晚上,大腦轉得慢,觀念也容易變得消極狹隘,可能做出令人後悔的決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自然規律。我建議,最好順應自然,重要的問題儘量留在白天思考、決斷,晚上用來休閒、休息。而且睡前放空自己,會讓人白天精力更充沛。已經養成了夜間思考習慣的人,剛開始調整可能會不適應,但只要堅持一個月左右,新的用腦規律就會被重新建立。

不少藝術人士都會在晚上進行創作,因為這個時候比較安靜,能給大腦更多思考的空間。但如果大家一直在晚上工作,就會導致白天精神萎靡。而且人在晚上會更感性,如果在此時做決定肯定會缺乏理智,到了第二天理智恢復過來的時候,很多人會後悔自己之前做的決定。

總之,一天中的非理性時間會波動變化。那些啟動困難的時間和閒散困難時間不斷地打斷了我們的計劃。除了讀書,我們更要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作息規律,瞭解自己一天中在時間控制方面最軟弱的部分。然後用一些新的好習慣,去取代那些在啟動困難和閒散困難時間裏面的舊習慣。

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2

研究發現,在一天中,下午中段、凌晨心情最壞。研究發起人之一邁克爾教授説,工作會影響人的心情,即便是週末,人一天的情緒曲線也與工作日類似。

早晨醒來後的一兩個小時,好心情達到峯值,之後慢慢變差,下午低落,晚上又開始回升。這有可能是受睡眠和生理節律的影響。美國東北大學研究者還發現,下午中段時間如15︰00~17︰00,可能是大家一天中情緒最差的時間段。

據生命時報報道,所有的焦慮、壓抑、憤怒、悲傷、都可能變成失眠、胃病、心臟病甚至是癌症。據統計70%的都市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已達到200多種。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耗竭感、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中,那就要注意了。一方面注意想辦法轉換環境、轉移注意力去調節情緒。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及時就醫,讓專業的醫生來替你判斷你的不良情緒的影響程度及範圍,以便為你提供專業的醫學幫助,要知道,所有的疾病,都是越早越容易治。

一天中人最不理性的時間段 第2張
  

所以要學會有個好心態,讓自己處在輕鬆、愉悦的生活環境中,比任何養生都有用!

人為什麼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行為經濟學研究證實:人們總是傾向於對自身的理性過度自信,認為無論任何時候,都能做出理性選擇和判斷。

但事實情況卻是:人的理性很多時候,是依賴於環境的。特別是在不熟悉的領域,人往往沒辦法理智思考,而是讓非理性替代,做出錯誤的選擇。

比如,有不少人在知道自己要當眾發言的時候,就害怕得不得了。一站到台上,發現下面那麼多人盯着自己,可能頭腦就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這些情況下,你面對的壓力太大,外部的環境沒有辦法讓頭腦保持清晰,沒有辦法組織起語言,非理性就接管了你的`大腦。

所以 “非理性”產生,很大程度是依賴於環境的。如果環境壓力過大,往往就會使“理性”能力下降,“非理性“佔據上風。

環境壓力其實不止是當眾發言這一種,周圍人的行為舉止也會給人帶來壓力。

就像我們之前所説的,為什麼人們會為了不值一提的贈品,排長隊?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當時已經有很多陌生人在爭相排隊去領贈品,他們的行為傳遞出“數量有限”的信息,你可能潛意識裏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就立即隨大流排隊去了。

這也是很多奶茶店請人來排隊當託的原因。

除了環境因素,另外一種“非理性”產生的重要原因,在於不同規範的錯位。

大家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規範,一個是社會規範,一個是市場規範。

什麼叫社會規範呢?

比如説你會很高興幫鄰居一些小忙,類似順便幫他丟丟垃圾或是收收快遞,但如果你還問你鄰居要幫忙費,那就很怪了。

這些都是社會規範在發揮作用,依賴道德的約束力,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為。

而市場規範就不一樣了,這是一種純金錢交易,什麼都是關於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社會規範到市場規範很簡單。

還是剛才那個例子:鄰居要是提出給你一定的報酬讓你幫他們收快遞,你很有可能會同意。但是要從市場規範回到社會規範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如果你的鄰居一直都是付錢讓你幫他收快遞,如果以後他不肯再付錢的話,你可能就會覺得很彆扭,甚至下次就不管了。

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當人在遵守市場規範的時候,往往會太重視金錢而拋棄了社會規範裏面一些美好的東西。

很多人都體驗過海底撈的服務。他們是怎麼做到讓用户那麼滿意的呢?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説:他從不拿利潤率考核員工,就是不希望員工為了省錢而敷衍顧客、採購低劣菜品。

換句話説,海底撈考慮到了社會規範,而不是全部依從市場規範。

這樣,就會讓員工產生某種歸屬感和認同感。如果我們從純粹的行為經濟學分析:歸屬感和認同感本身,也是非理性情感的一個重要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