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先有善心再防人

來源:時代範 2.45W

有一種計算機遊戲,玩法是依據着劇情,在計算機發問時,選擇不同的方式回答,可導致往後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劇情,由此引申出多個結果。

教育孩子先有善心再防人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豈不是也正在玩這種遊戲?生活中,會遇到孩子不時向你詢問一些處事的問題,這其實是建立孩子人生觀的重要時刻,切勿掉以輕心,應謹慎回答。給孩子灌輸了正確的觀念,抑或製造錯誤的信息,全賴父母如何運用經驗和智能,選擇答案。

就用小孩子跌倒來打個比方,究竟是實時過去將他扶起,還是鼓勵他自行站起來?

事後,該是斥責他不小心,還是哄他不要哭?不同的處理方法,足可令孩子長大後,走向不同極端,變成一個聽話卻不勇於冒險的膽小鬼,又或是一個無所畏懼、做事不顧後果的人。昔日的老人家,見後輩摔跤,會搶前拍打地面,算作是對那片害孩子跌倒的土地作出的報復!俗語有道:拉屎不成,歸咎地硬,這又會使他日後變成個什麼樣的人呢?

還有諸如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被老師冤枉等問題,亦屬常見。

當中亦有較為軟性的抉擇,並不直接關乎於孩子本身,而是當孩子們在街頭看見了乞丐,該是如何向他們提出指導。街上的乞丐,除衣衫襤褸外,有的是殘廢了手足,有的是滿身瘡疥,亦有婦女手抱嬰孩求乞。若然孩子開口問:要不要給他施捨?父母該是如何反應?

從前的父母,會從褲袋裏掏出零錢,交到孩子手中,讓兒女親手種福,將碎銀放在乞丐的面前。如今的父母,會用電光石火的速度打量那討飯的,再施展一招慧眼識穿人,提醒身邊的孩子:別中計,這傢伙是假扮的,説罷就趕緊拖着孩子逃亡。別説是碰到了討飯的,路上一干的賣旗籌款,慈善推銷,同樣也是一邊輕呼騙子,一邊扶老攜幼拔足飛奔!

施捨一個小錢,是善心的表現,也是濟弱扶貧的教育。然而,大家的疑心也不小,誰都知道,這年頭是滿街的假乞丐,本身有家有室有積蓄,根本不用行乞,卻把乞食當成一種職業,天天上班。更可怕的,是進展成為企業經營,騙取市民同情。操控着這一批乞丐,其實盤中之錢,盡入幕後黑手的袋中。更甚者,有歹毒的匪幫,拐抓些小人兒,砍斷其手腳,運到各地當乞丐。對這些壞分子,若加以援手,實質是助紂為虐,變相幫襯犯罪集團,反而使更多人受害。

然而,在孩子面前,對行乞者視而不見,豈不也是灌輸入了一種拒絕幫忙別人的觀念,令他們變成事事懷疑,不信任周遭的事物,戴一副脱不掉的有色眼鏡?誰是乞丐,誰是騙徒?如果是一竹篙打翻一船人,那些真正需要援手者,可不就更加孤立無援?只為了惡劣的騙徒,卻完全消除了自己以及孩子們的善心,不也是以惡易惡的下策?向子女示範了凡有懷疑就往壞處想的錯誤觀念,對整體人生觀、世界觀,並沒有裨益!

幫忙他人的原則,應是寧縱毋枉,即使錯幫了幾人,也不願一個真正需要相助的人受到了冷落。所以,對於街頭的乞丐,倒不如一律當他們是需要幫助的人。假如那只是無傷大雅的一角幾毫,縱是受了騙,吃了虧,只要是虧得起,又何須要耿耿於懷?功利的社會,不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交替循環?許多時候,明知是做了被利用的角色,也會安然地、慷慨地,接受和完成任務,也就是這麼個顯淺的道理。

虧不起的人,做不了大事。切勿讓外在的環境問題,扭曲了孩童的心性;先建立善心,再學習防人,更是個理想的成長次序。

教育孩子,不能讓孩子學會懷疑一切,應該讓孩子感悟到這世上還是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是會有很多樂意幫助別人的善良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