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立規矩怎麼做才能成功

來源:時代範 1.4W

1、立規矩的時候

給孩子立規矩怎麼做才能成功

我們之所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是因為孩子缺乏自制力,立規矩就是為了幫助孩子約束自己,而不是懲罰孩子。所以,規矩的制定一定要孩子發自內心認可,孩子才會自覺遵守規矩。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大人與孩子一起商量,雙方都認同的情況下,再把規則定下來。規則定下來之後,儘量把規則張貼在醒目的地方。

執行的時候孩子如果有遺忘,讓孩子回去看看規矩的細則;

有分歧的時候,雙方照着白紙黑字上的規則説事,孩子更容易信服。

2、用規矩的時候

要用到規矩的時候,就是孩子不遵守規矩的時候,這往往也是孩子撒潑耍賴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多大人情緒一上來,之前定下的規矩都灰飛煙滅了。跟孩子起衝突時,大人的態度一定要温和堅定,不要陷入孩子的情緒裏,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完,平靜了,再平和地跟他用規則説事兒。

給孩子建立規矩的時候要注意這幾點

1、孩子小的時候,不怕他聽不懂

1歲半的孩子,當他開始説“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

立規矩的時候,語氣誇張,表情豐富,把規矩説得簡單明瞭。

只要你語氣快樂,就會讓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規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2、不要總通過説“不”的方式去立規矩

一味説“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説“不”。

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例如,孩子吃飯點兒卻吵着要吃餅乾,怎麼辦?

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一個是,現在先吃半塊餅乾,然後吃飯,吃飯後沒有餅乾吃;

一個是,現在先吃飯,吃完飯後,可以吃兩三塊餅乾。

問孩子,要選擇哪個方案。

如此,媽媽就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想要吃零食這件事情上,轉移到了我們提供的兩個選擇上。

這樣,我們不僅巧妙地立了規則,還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其他規矩的建立,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提供選擇,強化選擇,而不是一味限制。

3、規矩需要有彈性

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得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規則,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過規則也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清晰一致而又“有彈性”的規則,讓孩子們更好地遵守約定和規則,更好地養成好的習慣。

4、並非規矩越多越好

立規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規矩。哪些是原則性的,必須要立規矩,哪些規矩可立可不立?

因為規矩並非越多越好,規矩太多,執行起來很複雜,如果大人立了規矩又不能堅持,那麼規矩就會成為擺設。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着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