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八篇

來源:時代範 4.96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製作出教材的複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複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餘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裏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複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着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採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麼方法記錄數據?

④彙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後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並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製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③如果收集的數目較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 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並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並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後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複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釐米)

獨立之後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麼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釐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佈狀況,怎麼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製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麼範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説説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範圍)。130~154釐米。

②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製成表。(按5 釐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並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並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麼辦?(説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並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後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國小數學中反映數和形本質屬性的數字、圖形、符號、名詞術 語和定義、法則等都是數學概念。國小數學概念教學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 使學生正確、清晰、完整地理解數學概念,而且要在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訓 練。

一、在引入概念時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以表象和想象為基本形式,以觀察、實驗、聯想、類比、猜想等為基本方法。在數學概念引入時 ,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圖表等直觀教具,以及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 生獲得正確、完整、豐富的表象,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

例如“面積”的概念,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黑板、桌子、課本等實物的面引入,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小刀剖 開蘿蔔觀察它的截面,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手摸一摸引入。通過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使面積的具體形象在 學生頭腦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又如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一位教師先讓學生分小棒:每人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分成兩排,看有幾種 分法。 教師適時把他們的不同分法展示出來:

附圖{圖}

然後啟發學生觀察比較:這四種分法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平均分”。

這樣引入概念,符合國小生掌握概念的認知規律:即從外部的.感知開始,通過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動和內部 智力活動,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經驗化為概念。

二、在概念的形成中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用抽象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概括,並憑藉抽象材料進行的思維活動。它以概念、判斷、推理為基 本形式,以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為基本方法。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指的是理解、 掌握和運用數學概念與原理的能力。

在國小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要及時把概念從具體引向抽象,抓住實質,排除個別實例對全面理解和運用 概念的干擾,使學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在指導學生給不同形體的實物分類引入“長方體”和 “正方體”的概念後,及時引導學生先把“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各個面描在紙上,並仔細觀察描出的各個 面有什麼特點,再認識什麼叫“稜”?什麼叫“頂點”,然後,指導學生分組填好領料單,根據領料單領取“ 頂點”和“稜”,製作“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模型,邊觀察邊討論,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頂點和稜有什麼特 點,最後指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長方體”和“正 方體”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概念的本質屬性,又訓練了 抽象思維。

三、在深化概念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在善於全面地、深入地思考問題,能運用邏輯思維方法,思考與問題有關 的所有條件,抓住問題的實質,正確、簡捷地解決問題。在深化概念的教學中,可從以下兩方面訓練學生思維 的深刻性。

一是在學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後,要引導他們對學過的有關概念進行比較、歸類。既要注意概念間的相同 點和內在聯繫,把有關概念溝通起來,使其系統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間的不同點,把有關概念區分開來。從而 使學生逐步加深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認識,深入理解概念。例如學習了“比”的概念後,可設計下表引導學生 弄清“比”、“除法”、“分數”這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名稱 舉例 相 互 關 系 區別

比 2:3 前項 :(比號) 後項 比值 兩個數的關係 除法 2÷3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一種運算 分數 2/3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一個數

二是在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識別數學概念的各種變式,從變化中抓概念的本質。 例如,學生認識了“直角”後,教師,出示不同位置的直角(如下圖),讓學生判斷:

附圖{圖}

這些角是不是直角,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檢驗。從而排除干擾,突出直角的本質屬性,訓練學生思維 的深刻性。

國小教學概念的掌握與數學思維的訓練是相輔相成的。不依賴於數學思維,不可能學好數學概念;正確的 數學概念教學,又有助於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概念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方 式、品質、能力和方法貫穿在概念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對於幼兒“>”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並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課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遊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鍊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裏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隻蜜蜂?幾隻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説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着嘴巴對着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説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裏?”(花園裏),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於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着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説出“4小於6。”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着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着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着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遊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於7”“7小於9。”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材,將筆算除法三個核心版塊分佈在二下、三上和四上進行教學。具有代表性的三課是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三年級上冊《分桃子》和四年級上冊《買文具》。

本課教學屬於承上啟下的銜接橋樑,教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數學信息,根據實際問題中藴涵的數量關係,在操作中理解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計算原理,並逐步掌握計算方法。練習中“先估計、再計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為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創造空間。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豎式格式的初步認識,具備了被除數是整十整百的口算經驗,教材注重將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主張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入計算。在處理豎式計算教學時,都以口算為基礎,重視展示學生探索算法的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同時還注重從問題情境出發,讓學生在經歷直觀的操作過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考慮到分桃子不利於學生通過操作理解豎式,故本課將學習的情境設計成為“分小棒”。

教學目標

1、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並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從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經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不比除數小)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算理,掌握豎式的列法及商的書寫位置。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鞏固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的大量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頭飾、蘿蔔圖片、信箱圖片、“一休”圖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我們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節練習課。

(板書:練習)

看誰能做到又對又快地口算。

(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口算基本功訓練。一共設計了十三種形式,練習內容注意多樣性、階梯性和趣味性。)

1.練組成:

口算要算得又對又快,必須記熟數的組成,齊練2—10各數的'組成。

(1)對口令:

練習2~5各數的組成。

(2)口答:

①7的組成有哪幾組?

②9的組成有哪幾組?

(3)打手勢:

練習6和8的組成。

(4)打手勢説組成:

邊打手勢邊説10的組成。

2.板演:

今天,“一休”來到我們班,它要看看你們學習得怎麼樣,給你們出了幾道題,誰來做?(貼“一休”圖,並板書下面各題。)

3○4=7 6+4=□ 7+3=□

8○2=6 □+□=□ 7-3=□

□-□=□

□-□=□

3.讀題計算:要求讀準題、算對數。(投影)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4.悄悄算:(投影)

(單號組同學先算,把得數悄悄告訴同桌同學,同桌同學同意他算的結果,就點點頭;不同意,就舉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再帶大家討論誰對誰錯。做幾道題後,換雙號組同學計算。)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5.訂正板演,並提問:

(1)第一組題3、 4、 7各叫什麼? 8、 2、 6各叫什麼?

(2)第二組題為什麼6+4等於10,而4+6也等於10呢?10-6=4是怎麼算的? 10-4=6是怎麼算的?

(3)第三組題“+”表示什麼意思?7+3=10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什麼意思?7-3=4表示什麼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做題前要先看符號,是“+”時,要把兩個數合起來;是“-”時,減幾就從被減數裏去掉幾。

6.打手勢算:(投影)

老師説出10以內加減法題共10道。學生打手勢表示口算的結果。

7.對口令:(投影)

老師按投影的題,説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同學説得數,要求脱口而出。

8.遊戲——“評選優秀郵遞員”:

黑貓和白貓是郵遞員,由兩位學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題。誰先算出這道題得幾,就把信投進貼在黑板上的編號是幾的信箱裏。送信時,誰投得又對又快,誰就是優秀郵遞員。

誰當黑貓?(發黑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誰當白貓?(發白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比賽結束,檢查後給獲勝者發獎。

9.視算:看算式寫得數。要求看準題,寫對得數。視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0.聽算:聽題寫得數。要求聽準題,寫對得數。聽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1.遊戲——“拔蘿蔔比賽”:

白兔和灰兔比賽拔蘿蔔,由兩位學生分別當白兔和灰兔。老師説10道題,誰先算出得數,誰就到黑板前面來拔編號是幾的蘿蔔。拔得又對又多的獲勝。

誰當白兔?(戴白兔頭飾。)

誰當灰兔?(戴灰兔頭飾。)

比賽結束後,給獲勝者發獎。

12.速算比賽:

計算課本上的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題目見課本第46頁第10題,共20道題。

完成後訂正,評出前五名併發獎。

13.智力競賽:看誰最能動腦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差是3的減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4.:

這節課我們做了大量的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必須做到計算正確,得數脱口而出。我們還沒有達到要求,今後還要加強練習,爭取全班所有的同學都能做到正確、迅速地口算。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本課題教時數:本教時為第2教時備課日期9月9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數除法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複習舊知

二、教學新課

一、 鞏固練習

四、小結。

五、作業

1、口算

3/431/542/766/112

分數除以整數通常是怎樣計算的?

2、複習第(1)題

學生口答算式與結果。

這一題已知什麼數量,要求什麼數量?按怎樣的數量關係求?

出示數量關係式:速度=路程時間

3、口答填空

3/10小時是()個1/10小時。

1小時是()個1/10小時。

4、引入新課

1、教學例2

這一題已知什麼數量?要求什麼數量/根據數量關係式怎樣列式?

(183/10)

畫出一條線段,並提問:如果把這條線段看做1小時行的千米數,怎樣來表示3/10小時行的千米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用顏色線畫出。

師邊述説邊畫線段。

問:從圖傷看,3/10小時行駛18千米,就是幾個1/10小時行18千米?求1小時行多少千米。就是求幾個1/10小時行多少千米?

要求10個1/10小時行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麼?圖上哪一段表示1/10小時行的路程?

根據回答把線段圖補充完整。

討論:按這樣來想,你認為第一步求什麼?怎樣求?

(1)1/10小時行的千米數是:183

為什麼要用183?183能不能轉化成用乘法來計算?

討論:1/10小時行的`千米數已經用式子表示出來了,你覺得第二步可以求什麼?怎樣求?

(2)1小時行的千米數是:181/310

(3)為什麼要用181/3的積再乘10?根據乘法結合律,181/310還可以怎樣乘?

問:183/10求出的是1小時行的千米數,1810/3也表示1小時行的千米數,那麼183/10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從上面的推想過程看出,183/10轉化成什麼樣的計算了?

比較這個等式裏的算式,在等式兩邊,什麼沒有變?什麼變了?是怎樣變的?

2、小結。

1、練一練1

2、練一練2整數除以分數是怎樣計算的?

3、練習八2整數除以分數和整數乘分數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

4、練習八3

分組練習

做完後問:每一組的兩道題有什麼不同地方?計算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説一説在整數除以分數時,要乘哪個數的倒數,在分數除以整數時,要乘哪個數的倒數。

練習八、1、4、5

181/310

=18(1/310)

=1810/3

課後感受

此節課的教法與前一節類似,更多的在於在學生昨天學會分析方法的前提下更多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尋求解題方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一冊(修訂本)“8的認識”(第40~41頁,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l.通過數8個物體的實踐活動,認識8,會寫8。

2.知道8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能準確區分8個和第8個,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3.通過數、分的實踐活動,掌握8的`組成,培養操作技能。

4.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2.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先互相説説,再告訴老師和大家。)

(2)帶“8”字説一句話。

3.佈置課外活動題。

張開想象的翅膀,用8根小棒創造美麗的世界。

[總評:本課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在教學的引入階段為學生創設主動發現8的學習情境;展開階段通過操作學具的小組合作活動,交流彙報主動發現的8的組成,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合作意識、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的函數思考能力;總結階段放手讓學生彙報學習成果,培養成功學習的自信心。第二,根據入學不久學生的特點,創設以激趣克服認識抽象數8的學習難點的愉悦情境,以智力源泉的操作實踐活動為基本認知手段,組織學生參與操作交流、歸納、練習等數學活動,指導學生人人蔘與彙報學習成果的學習,全面達到學習目標。這是一節比較好的創造性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複習了小數,那麼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複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師:什麼是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着怎樣的關係?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除號相當於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於1。

(2)假分數的分子大於或等於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於或等於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麼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麼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麼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①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數化成小數。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數化成分數。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説一説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