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來源:時代範 2.3W

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在當今社會,有些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屢屢受挫,其原因並不是在於他們的能力不行,而是他們找工作時抱着錯誤的心理,現在分享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1

一、對企業一無所知

很多畢業生應聘企業很隨意,在一次招聘會上,一家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讓應聘大學生説出幾款該公司代理的名字,沒想到求職者一個都答不出來。這位招聘主管説:“對公司這麼陌生,在求職前不去了解該公司,很難想像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這樣不負責的人,我們肯定不會用。”記者瞭解到,這種情況招聘單位遇到很多。

二、自以為是

對於一些大學生而言,並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於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對一些低檔次的工作不屑一顧,盲目地追求一些脱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這種“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業。

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三、應聘太盲目

不少大學生並不知道某個職位的職責分工是什麼,只會從字面上去理解。一家公司“營業服務部”下屬的商品企劃室招聘人,結果許多大學生看到“服務”二字,就以為是做服務工作無人應聘。而當公司把“服務”兩字去掉後,馬上就有很多人投簡歷。人事主管告誡説,如果對職位不明白可以詢問用人單位,不要單從字面上去片面理解,這樣很可能會錯過一個好機會。

四、不願到基層去吃苦

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剛進入企業,很難立刻進入角色。一些公司規定所有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要到一線去鍛鍊一年,有的同學一看不能馬上搞設計、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願意幹了,白白丟掉了很好的工作。

五、獨立性欠缺

不少大學生在學習中只知死啃書本,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每次應聘都要父母參與求職,自己則缺乏主見。還有的畢業生筆試、面試通過後,在與公司簽約的時候,父母到場與用人單位説長道短談條件。對於這種行為,多家公司的`人事主管都表示反感。“找工作的前提是,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能對自己負責。”一位人事經理説。

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2

1、 自卑畏怯心理

大學生剛出校門碰上這新環境,難免有些害怕膽小,什麼事都不敢主動去做,就連面試時,面試官問幾個問題,自己都面紅刺耳,試問:這樣又怎麼能去用心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呢?在工作中。你更要與很多同事打交道,如果事事都覺得不好意思,那麼註定你要跟這份工作説聲“再見”.

2、 患得患失心理

職位的選擇往往有很多,這就要靠你自己去選擇了。有的大學生害怕自己選的工作不怎麼樣?又想去這家公司又想去那家公司,結果想來想去,反倒是很多機會都溜走了,這樣也還會給面試官留下一種印象就是你這個人做事不夠果斷,如果以後其他公司有更好的條件,你會毫不猶豫的離開,那麼誰又敢錄用你呢?

3、盲目自信心理

在求職的過程中,盲目自信也是一些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原因之一。

對他們而言,他們並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於他們自身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認為自己在擇業中具備種種優勢:學習成績優秀,政治條件好,學校牌子亮,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此對一些低檔次的工作不屑一顧,一味地追求一些脱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到頭來往往會由於對自己估計過高,對自己的不足和困難估計不足而在擇業中受挫。

4、攀比心理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因某個方面比不上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就彷徨放棄,事後卻後悔不已。

小王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她在班上成績拔尖,一直希望自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本來在年後的“雙選會”上,已經有單位看上了她,她也覺得還不錯,但是,當她聽説同班小李找了一家外資公司,待遇好,發展空間大,她覺得小李平時什麼都不如自己,自己一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於是,她毅然拒絕了那家單位,可後來,她高不成低不就,再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第2張
  

案例一:期望值過高

08屆畢業生小王來自雲南羅平,直到當年3月份他還未落實工作單位。筆者去參加國家醫藥管理局的供需見面協調會,順便將他的應聘材料帶去幫他落實單位。

剛好羅平有一家制藥廠要他,專業對口,又是家鄉,然而他本人的擇業意向卻是:單位地點必須在昆明市,至於到昆明的什麼單位、具體做什麼工作都無關緊要,除此以外,什麼單位都不考慮。在這種心態下,結果自然難以如願。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當前畢業生的'擇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畢業生過於嚮往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鄉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們只注重經濟文化發達、工作環境優越的一面,而忽視了人才濟濟、相對過剩的一面,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而導致主觀願望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這樣過分看重單位所在地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根據筆者對本校畢業生的抽樣問卷調查,在衡量單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時,有92%的畢業生要選擇效益好、工資高的單位,超過85%的畢業生要求單位地處大中城市,願意到急需人才的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的畢業生僅佔2%。

案例二:自主擇業能力差

在學校今年3月份舉辦的小型招聘會上,畢業生小李的父母親在招聘會尚未開始時,就早早地到會場打聽單位的情況。招聘會開始很久以後,小B才姍姍來遲,並由家長陪同前往用人單位攤位前面談。面談過程中,小李發言的時間還沒有其父母多,結果談了一家又一家,最終仍一無所獲。

分析:小李的問題出在擇業過程中過分依賴他人,其實,依賴他人是難以選擇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的。現在的畢業生中,獨生子女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的生活一帆風順,沒有經歷過什麼波折,再加上父母親的過分呵護,客觀上也培養了他們的依賴心理。

這些畢業生大多缺乏主見,自我意識模糊,在擇業中常會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獨立進行擇業決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場上,父母代替子女,親友代替本人與用人單位洽談的場面屢見不鮮。難怪有用人單位對依賴性過強的畢業生説:“你本人都要靠別人來推銷,企業還能靠你來推銷產品嗎?”

案例三:信心不足,缺乏主動

畢業生小劉學習成績和其他方面條件都不錯,在就業的初期滿懷信心。但由於專業冷門等原因,找過幾家單位都碰了壁,結果產生了自卑感,在後來的擇業過程中表現越來越差,陷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以至於到了新的用人單位那裏,只能被動地問人家:“學某某專業的要不要”,其他什麼話都不敢講,最終未能落實就業單位。

分析:小劉的失敗是由於自卑心理在作怪。在擇業遭受挫折後,一蹶不振,對自己評價過低,喪失了應有的自信心,擇業時缺乏主動爭取和利用機遇的心理準備,不敢主動、大膽地與用人單位交談,也就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

越是躲躲閃閃、膽小、畏縮,越不容易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這種心理嚴重妨礙了一部分畢業生正常的就業競爭,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較出色的畢業生也陷入“不戰自敗”的困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