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

來源:時代範 1.48W

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現在分享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

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1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方法

隨着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就業形勢進一步嚴峻,大學生求職就業難問題更加凸顯。提高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成為高校和大學生迫在眉睫的任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實踐中有很多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鑑和參考。

一、高校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模式與做法

(一)加強學生表達能力培養

許多大學生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就業能力,但因為自身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無法向用人單位更好地“推銷自己”,不能在面試環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造成求職就業困難的局面。高校在課程的系統設計方面,將表達能力的培養分為大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培養階段、全面提升階段以及強化衝刺階段,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強化非專業素質培養

提高學生非專業素質,符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有助於大學生順利就業。非專業素質是一個與專業素質相對的概念,與專業素質相比,這些方面的素質往往更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特徵。非專業素質一般是指除專業性的知識、能力之外的其他文化知識、通用能力、必備人格等。與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幾種非專業素質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等。

高校非專業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常見的有:

1、 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高校在立足專業素質培養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非專業素質培養,把提高大學生的非專業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從組織機構、資金支持上保障非專業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把大學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素質拓展訓練以及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有機結合,構建完整、科學的非專業素質教育平台。

2、不斷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

轉變就業指導觀念,從教授學生求職擇業技巧的“成品包裝”向指導學生科學合理規劃人生,有目的選擇職業發展道路的“產品設計”轉變,構建科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首先,要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來抓。其次,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度職業規劃論文,形成從大一到大四的貫穿整個大學教育的完整體系。在一般性的就業指導課程之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有目的地開展各類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錘鍊學生勇敢、堅毅的優秀品質。

3、廣泛開展各種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鍛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高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生科研氛圍。在學校教學中應該增加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高校應結合專業素質教育開展各類校內科技創新比賽或者知識普及活動。

鼓勵學生利用假期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感性上把握社會的整體就業形勢。高校應積極建立更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將社會實踐活動與教學實習實訓結合起來,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與實習實訓雙重身份的育人基地。

(三)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1、創新辦學模式,推進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和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高校要走開放式的專業建設路子,倡導和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繫,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制訂、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行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選擇一批辦學水平高、辦學特色鮮明和應用性強的專業,充分發揮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積極與有關部門、行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合作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

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高校要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通過學校和合作企業雙向介入,使學生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為生產、服務培養實用人才。

2、強調通識教育和學科交叉,培養複合型人才

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高校可以借鑑美國大學的教育模式,強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第一、二學年接受通識教育,主修和輔修專業教育之外服務於學生的智能、情感和社會化等方面發展的教育,逐漸具備學科內交叉、跨學科交叉的基礎知識結構;

從第三學年開始,強調文理學科交叉滲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社會需求更科學、更合理地選擇方向進行深入的學習並取得相應的學位。當今世界的許多重大問題都需要從多學科的角度,運用多種知識才能解決,通識教育有利於培養知識面寬的複合型人才,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適應不同工作的就業能力。

3、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各項建設.促進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正規化

首先應建立和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各項職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信息採集、就業政策與職業諮詢、擇業技術、技巧指導等功能作用,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就業或創業;

其次應加強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與基層的院系及相關專業人員的聯繫與溝通.在高校內部組成上下貫通的指導網絡:最後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軟硬件建設,當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專兼職人員隊伍。

(四)鼓勵自主創業

2009年2月3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把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cssci期刊目錄。

如何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鼓勵自主創業、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認真思考:出台優惠政策職業規劃論文,為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轉變就業觀念,投身基層農村;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良好的環境等。

二、學生層面的模式與經驗

(一)進行科研性學習

科研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對一些現實問題的調查與研究,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它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深化理論學習、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為此,應從指導教師、資金投入、過程控制和質量測評等方面創造條件,以推動大學生科研性學習。

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
  

(二)提高綜合素養

創業是一個複雜而又艱鉅的過程,它對創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每一位大學生應練好“內功”,即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綜合素質,增強創業意識,只有具備充分的競爭力,才能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立於不敗之地。首先,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鍛鍊。

其次,塑造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再次,培養全面的綜合素質。在創業中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管理經驗、法律常識、創業知識和專業知識。所以,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對大學生獨立創業素質、自立自強的創新意識、鋭意進取的心態、奮發向上的精神、獨立思考的思想、獨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前途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

(三)自我效能培養

自我效能是由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心理學家班杜拉在他的社會認知理論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強調認知與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平上完成該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斷,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個體在實際活動中主體能力的發揮,是構成自我的一個現象學特徵。

1、開設專門的訓練課程,將培養納入教育體系

將自我效能的培養作為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納入到正式的課程體系中,將它的理論和應用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介紹給學生,使他們對自我效能功能作用、影響因素有明晰的認識

瞭解到高與低的自我效能個體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個體在活動的動機、持久性上的差異和對活動結果的帶來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產生努力提高自我效能的強烈內在動機,能夠自覺、主動地從意識層面上加強對自我效能的培養。

專門課程的開設可為自我效能的培養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教育環境,在專門設置的課堂環境中教師可就如何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信念做出示範,對如何運用自我調控能力對行為施加影響進行客觀分析與詳細講解,讓學生對提高自我效能信念有更為直觀的感性認識。

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通過集中對話、反思和討論使各自觀點得以闡明,充實加深了對自我效能的深度理解,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在今後自覺和主動地發展自我效能。

2、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影響

(1)積極引導學生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

過高的目標會使個體在付出大量努力後達不到預期效果而遭受挫折,過低的目標又會使個體在活動中既得不到能力的提高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悦,兩者都對自我效能的發展沒有助益;確立的目標要具體直觀,使教與學的活動的開展有更多的可控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參照比較的標準;近期目標要與遠期目標相結合,利於在實現長遠目標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動力和堅持性。

(2)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合作和支持

教師與學生之間結成學習的夥伴,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共同努力以達到教學目標;學生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他們提供積極關注的學習氛圍。

大學生正處於青年階段,在心理上逐漸走向獨立,但他們的自我認識又較成年人不完善,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他人”的教師,積極反饋和適時鼓勵都能增加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有利於個體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形成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信念。

3、建立積極和多維度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的標準不宜採取單一形式。應當認識到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對他們的評價也應該是各方面能力的綜合。使大學生不再將大學階段活動的重心僅僅限於對成績和分數的過分追求上職業規劃論文,讓他們能夠發展各個方面的才能。

在活動(不侷限於學習活動)結束後對之進行客觀評價,當獲得成功和進步時進行積極歸因,相信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努力勤奮是使活動進行順利的重要因素;

當遭受失敗和挫折時也要勇敢面對而不是逃避,不能因為某次的失敗而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而是客觀地進行分析失敗的原因,為以後的相關活動提供有效經驗,同時調整自己、自覺加強和提高各個方面素質以迎接新的挑戰,最終形成一般層次上的自我效能。

4、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這既是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於實踐的重要途徑,有助於學生多方面能力素質,如自我效能信念易於在類似的實踐任務中產生遷移並得到鞏固加強。在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但有利於相關活動的進行、問題的解決,重要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模仿的方式學習其他人的優點,同時在團隊合作中發揮了各自特長。

R.Schwarzer(1997)在研究中發現不依賴領域為轉移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使個體在應對不同環境的挑戰或面對新事物時有總體的信心,它是從具體任務和目標活動中積累的具體任務自我效能,通過泛化延伸逐步建立了對類似活動、不同領域或活動的效能信念。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在獲得實踐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更能形成一般的自我效能。

三、結語

要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高校必須加強學生表達能力培養、重視對學生非專業素質培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對於學生而言,則需要從進行科研性學習、提高綜合素養、自我效能培養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就業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就業能力不是高校或者學生單方面的工作,必須構建高校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工作模式。

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2

一、大學生職業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高校逐年擴招,生源質量大不如前,這樣也是就業率低的一個原因,眼高手低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通病,要想提高學生自身素養,除教師傳授的知識外,更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發散思維、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思想等多元化的素養,端正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更加的合理,符合社會的發展觀,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

二、大學生職業化能力的培養

1、教學過程中突出職業化

大學生在走入社會的`工作崗位之後,專業能力是必要的素質基礎。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具備較強的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和科學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熟練專業實踐,增強情境模擬和案例分析,拓寬學生視野,促進教學的成果。

2、系統的職業化指導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化指導應重點加強對學生的職業心理品質、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等的指導,深入的挖掘學生的職業潛力,循序漸進地對大學生開展系統的、系列的職業化指導,使學生端正態度

自覺提升自身素養,思考專業發展及規劃自身未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職業意識,熱愛自己的職業,因人而異,全面瞭解職業規範與準則,凸顯個性化和特定化,逐步提升每個人的社會化程度,提高大學生職業選擇和實施的能力。

職場能力論文3000字 第2張
  

3、提供校企合作與定崗實習

校企合作是大學生職業化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校園與企業直接連接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可以與企業零距離接觸,為學生創設模擬的職場環境,學生熟悉環境和流程之後,學生具備了符合企業所需的職業素養,在以後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上崗,企業也可以向學校提出所需的人才標準和需求,學校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的培養和輸送

通過校企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達到教育的現代化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假期進行專業的實習、實踐,這樣有助於積累社會經驗,在日後的就業競爭中可以具備某些優勢。

三、結語

總之,職業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職業化能力的培養則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的。

大學生職業化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使大學生具備職場人所需的技能和素質,能更好更快的適應於工作崗位,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對於大學生職業化能力的培養要遵循整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綜合素質優先的原則,職業化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提升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對於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有着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