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

來源:時代範 1.13W

傣族潑水節的特點:潑水節這天,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1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人口近百萬,是西南部古老的少數民族。

傣族歷史悠久,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日,每年陰曆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

第一天為“麥日”,和農曆除夕差不多,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衞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

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潑水節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而加深。

潑水節,作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它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説,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藴和民族色彩。

時至今日,傣族人民中間還流傳着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淫威,弄得莊稼無收,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人們恨透了這個惡魔,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着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除掉惡魔的辦法。

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唯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裏,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

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掉了下來。可是魔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

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重要的節日,這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説潑水節就是新年,是傣族曆法中新年的開始。傣族人民為了慶祝潑水節會舉行很多的活動,

潑水祝福,在“麥日”,也就是潑水節的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便開始了。

一羣羣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
  

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高興異常,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潑水愛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

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着花傘,提着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

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

那日,穿着節日盛裝的羣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着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着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裏達到了高潮。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

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村中廣場,參加集體舞蹈。象腳舞熱情、穩健、瀟灑。舞者圍成圓圈,合着錳鑼、象腳鼓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為基礎,在趣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兒女們的審美旨趣。

還有不少舞者盡情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唱邊跳,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連續跳上幾天幾夜也不知疲憊。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

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煙,發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讚美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趕擺也是傣族潑水節重要的活動之一,類似於我們漢族的“廟會”。因做擺的規模不一,有的以村為單位舉行,有的幾個村聯辦,時間也各有不同。個人通常在傣歷12月中旬的開門節以後三天舉行,公眾辦的也有在正月舉行的。

趕擺又稱“做擺”,是傣族特有的一個活動,公曆的4月14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中的趕擺日,每逢這一天都會在曼聽公園舉行趕擺慶典活動,這一習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在曼聽公園的趕擺現場,不僅可以購買到傣族人民的特色手工藝品,還可以品嚐到傣家的特色小吃,在這個有1300多年曆史的趕擺節慶中,體驗的是最淳樸的傣家風情。

潑水節起源於印度,人們互相潑水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希望能帶走災難和痛苦。伴隨着笑聲,伴隨着濕淋淋的身體,非常快樂和滿足。

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温婉沉靜的民族特點。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2

參加潑水節要注意什麼

1、潑水節那天,滿大街都有人在潑水,所以出門時別穿太正式,要做好隨時被潑水準備,最好別生氣發火,那是互相祝福的意思。真不想濕身;有事就早出門或者做好出行準備。

2、參加潑水節時,重要物品不要隨身攜帶,可以交給酒店或自己妥善保管。此外,眼鏡也是潑水狂歡活動中最容易犧牲的;建議別戴眼睛(其實護不了眼睛,反而容易被撞到以後弄傷眼睛)。

3、女生注意事項,建議穿深色衣服,避免穿淺色、太過輕薄的衣衫,以免濕而透更遭水襲。建議也不要穿長褲;不然濕了可就不方便活動啦。裙子是潑水節大忌,千萬別穿。另外、也不要穿質量欠佳的T恤哦,萬一有人拉着你要潑水把衣服拉壞了就快失身了。至於你想要怎樣漂亮登場,隨你們;反正一定必須濕身的。(最好別穿白色衣裳去潑水;因為街上的水循環使用;容易使衣服泛黃)

4、不要穿高跟的鞋、拖鞋、人字拖,跑不快的,也容易壞掉。

5、美鋁們頭髮長的,最好紮起來;別濕身了以後像個落湯雞。

6、相互祝福的水一定要乾淨,地上池中渾濁的水就別去拿來潑啦,將心比心,誰被潑了以身髒水也不高興的噢。

7、【警告】禁止出現潑熱水的情況。另外;玩氣球水袋的童鞋們;千萬別往人家頭上砸,用高壓水槍的也不要對着臉部和眼睛激射。

8、謝絕向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潑水。包括懷抱小孩的大人以及小孩(也不要用盆使勁的潑向騎車的駕駛者,避免造成摔車傷殘)

9、小夥伴們組織一起去狂歡潑水的;要隨時留意團隊成員;被欺負了要記得去施救哦,興奮之餘別掉隊了,大夥往前走的時候也相互看看少了哪個小夥伴。

10、在這麼歡快的.節日裏,想必大夥都想記錄下來吧,所以千萬要記得給你的手機、相機做好防水措施(抽煙的夥伴也要記得把打火機和煙都包紮好了)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 第2張
  

參加潑水節的活動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講文明、守公德,潑“祥和之水”。杜絕粗魯潑水行為和故意傷害行為,不使用髒水、廢水、夾帶石頭、玻璃、泥沙及致癢物等不衞生水源和熱水潑水;不使用高壓水槍、汽車裝載水源、水氣球、塑料袋盛水等具有傷害性的方式潑水;不向老人、孕婦、嬰兒、病患等特殊人羣以及正在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潑水;不向正常行駛中的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以及路邊等候的車輛潑水;不在潑水過程中藉機故意騷擾女性。

二、講秩序、守法規,潑“平安之水”。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服從指揮管理,嚴禁無證駕駛、酒後駕駛、超速、超員載人、貨車載人等行為;行車禮讓有序,不隨意、違章停車;駕駛摩托車、電動車禁止隨意變道,應當佩戴頭盔;騎行、步行不亂穿馬路、不搶紅綠燈、不翻越護欄等。進入林區採花,務必遵守森林防火規定,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參加潑水活動時,遠離電力設施,以免發生觸電等意外事故。

三、講節約、護環境,潑“綠色之水”。節日期間,倡導錯峯出行,儘量選擇步行、騎行、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取水後注意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抵制水資源浪費;倡導以花蘸水、使用合規水槍等方式潑水,摒棄水管掃射、水桶直接澆灌等潑水方式。自覺遵守各類活動秩序,杜絕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公共設施等不文明行為,隨手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共同維護公共環境衞生。

四、講誠信、樹形象,潑“熱情之水”。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主動向社會免費開放停車場,最大限度為遊客提供便捷服務。餐飲、酒店、交通、旅遊等各行業應自覺規範經營行為,不“欺客宰客”,不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廣大市民要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旅遊志願服務活動,幫人所難、急人所急,主動接待外來遊客,爭做熱情好客的東道主,讓遊客在芒市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3

潑水節的來歷由來

關於潑水節,傣族人民有着這樣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惡魔,它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惡魔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

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祕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

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於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着惡魔的頭,並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傣族人民舉行潑水節儀式就是紀念這7個姑娘為民除害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

潑水節的節日傳説、歷史故事

傳説一

西雙版納傣族傳説: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後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

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裏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髮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於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髮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

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

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衝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特點 第3張
  

傳説二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

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

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

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傳説三

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高明的惡魔呢?

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夥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並將實情告訴她們。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

一天,她們終於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祕密”,並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髮,做成弓賽宰(即用心絃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

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

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讚頌。深深的懷念變為了永久的敬意。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於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

這一天,浴佛之後,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