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來源:時代範 1.1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0+30-60 8×5×10

20+30÷3 120÷3×5

12×5-40÷2 150-100÷5×4

100×(38-31)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掛圖及例4(板書後)

1.引導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尤其是每30位遊人需一名保潔員,師可問:60位遊人需幾名?90位遊人呢?

2.分析題中數量關係,從問題入手,先要求什麼,再求什麼……的思路獨立思考。

3.交流解題思路(引導説出第2種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個算式呢?(板書後)

問: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對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練習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書後)

請生在書上的算式裏標出運算順序號。兩名學生板演,同桌互評後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師問:觀察兩小題有什麼相同地方?有什麼不同地方?兩題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最後,同桌互相説一説每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

師:給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四則運算順序。

師整理板書四則運算順序。(板書後)

4.練習P12做一做1、2題。

5.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一)説出下面各小數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動畫:複習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規律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一)理解意義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2.演示動畫:1

3.引導學生理解的意義.

教師提問:怎樣求出 米花多少錢?

13.50.5

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係列式的?

單價數量=總價

這個算式和上節課學習的有什麼不同?

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板書: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練習: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4.小結

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5.練習

(1)説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標題#e#

(二)學習法則

引導討論:理解了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繫小

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複習過的因、積變化規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1)你能把兩個因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嗎?

(2)轉化成整數乘法後,兩個因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生了什麼變化?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麼辦?

2.演示動畫:2

3.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670.3 2.146.2

5.歸納法則

以上幾題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

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

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反饋練習

(一)根據 直接説出下面各題的積.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説出下面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質疑調節

(一)這一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由學生總結概括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提出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看法.(包括自己的問題、提醒別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組織學生答疑、解疑.

五、鞏固發展

(一)不要計算,説出下表各欄的積有幾位小數.

副標題#e#

(二)根據第一欄的積,很快地寫出後面每欄中兩個數的積.

(三)列豎式計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個長方形長是1.35米,寬是0.48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課後作業

(一)判斷下面各個積的小數位數有沒有錯誤.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體重是0.326噸,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紅牛體重約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約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紅牛的體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書設計

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教案點評:

是小數乘整數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教學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複習中通過動畫演示,從觀察整數乘法算式得出積的變化規律

為理解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就是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的和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和知識的遷移規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3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3。

2.使學生知道3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3以內數的大小,掌握3的組成。

3.結合插圖使學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學具準備:3的主題畫掛圖、絨板、計數器、小棒、點子圖、方木塊、1和2的數字卡片,2和3的組成。學生準備3根小棒,1、2、3的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出示1和2的數字卡片。提問:

"這是幾?"

"2和1比,準大?2大於幾?"

2.教師出示用點子圖表示的數的組成卡片。

提問:"1和1組成幾?"讓學生舉點子圖。

二、新課

1.數數量是3的物體。

(l)出示主題畫掛圖或讓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工人生產電視機的一面。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後提問:

"圖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麼?你們喜歡看電視嗎?"

"圖上有幾位工人阿姨在生產電視機?"

"圖上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是3?"

(2)學生操作。

提問;"拿出3根小棒,舉起來給我看一看。"學生拿出以後,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師出示絨板,上面貼好一個三角形,告訴學生這個圖形叫三角形。提問:

"誰能用小棒擺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動手擺。如果有的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擺。

"數一數,你擺的三角形用了幾根小棒?"

教師:剛才我們認真觀察了主題圖畫,數出畫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電視機;又用3根小棒擺了一個三角形,這些人和東西的數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3,板書"3"。

2.認數字3。

教師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問:

"誰認識這是幾?"

"我們一起來看看3的字形像什麼?"老師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領讀兩遍3字。

3.教學3以內數的數序。

①出示計數器。教師邊説邊在計數器上撥珠,先撥兩個珠子,再撥一個珠子。提問:

"先撥兩個珠子,再撥一個珠子,一共撥了幾個珠子?"

"2個珠子添上1個珠子是幾個珠子?"

"3個珠子去掉 1個珠子是幾個珠子?"

②學生操作。先擺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擺了幾根小棒?請一名學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幾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絨板。教師在絨板上貼點子圖,先貼1個點子,提問:

"這是幾個點子?"學生回答後,教師在1個點子的圖的下面寫1。

再分別貼出2個點子和3個點子的圖,並在點子圖的下面分別寫2和3。

教師:現在這3個數排好隊了,請一個小朋友按順序把這3個數讀一讀。再提問:

"按照數的數序, 2的後面一個數是幾? 2添上幾是3?"

"3的前面一個數是幾? 3去掉幾個是2?"

4.比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塊。左邊擺3塊,右邊擺2塊。提問:

"左邊有幾塊方木塊?右邊有幾塊?"板書:"3 2"

"3和2比,誰大?"

教師: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麼我們可以在3和2中間寫一個大於號,開口朝着3,邊説邊寫出"3>2"。提問:

"這個式子表示3大於幾?"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這個式子就讀作3大於2。帶領學生讀兩遍。

②出示方木塊。左邊擺2塊,右邊擺3塊。提問:

"左邊有幾塊方木塊?右邊呢?"板書:"2 3"。

"2和3比,是2比3大還是2比3小?"

教師:2比3小,那麼我們在2和3的中間也可以寫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叫做小於號,尖的一邊對着較小的數2,邊説邊在2和3的`中間寫一個"<"。指"2<3",這個式子表示2比3小,讀作"2小於3"。領讀兩遍。

5.3的組成。

讓學生擺出3根小棒。提問:

"你能把這3根小棒分成兩堆嗎?"學生動手分,教師注意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同時説明每個人分的不一樣沒有關係。

"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當學生回答左邊擺2根右邊擺1根時,教師板書"2 1";當學生回答左邊擺1根右邊擺2根時,教師板書"1 2"。

教師:剛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從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還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組成3,1和2也可以組成3,同時把前面板書寫成和。

領讀,3可以分成2和1,2和1組成3。

領讀,3可以分成1和2,1和2組成3。

6.寫數字3。

教師邊説邊在四字格中示範"3"的寫法。3要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筆寫成,3是由兩個半圓組成的,上半圓稍小些,下半圓稍大些,口向左開。

帶領學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書空兩遍。

讓學生在桌於上用手指空寫3,把筆順練熟。

讓學生在教科書的寫數字練習格里練習寫3。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做練習二的第1、2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着貓圖,然後問學生:圖裏畫了幾隻小貓?學生回答以後,再讓學生在圖下面的括號裏寫1。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想每個括號裏應該填幾,再集體訂正。第2題的教學方法可以參考第及題的做法。

2.指導學生做練習二的第3題。

先按虛線描1、2、3,再獨立寫。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説説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1課時

【教學實錄】

教師:上課!

學生:起立,老師您好!

教師:小朋友們好,請坐!

教師:今天這節課呀,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學生:想。

教師:那給點掌聲,咱們歡迎歡迎。(學生鼓掌,教師出示課件)

(課件動畫中出現一位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器人。今天特意來和小朋友們交朋友的。你們有信心奪第一嗎?

學生:有。

教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現在,機器人就想考驗大家了。首先,請大家把桌面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學生開始擺東西,一會後,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坐端正)

(音樂停)

教師: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組的同學動作最快。(教師表揚該三組的學生)

教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呀?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來,你來説一説,你怎麼分的`?

學生:他們都是一樣的。

教師:他們形狀都是一樣的,對嗎?誰再來説説?你來。

學生:我這個是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正方體,她課前預習了,真棒啊,她都知道這個是正方體了。誰再來説一説?來,你來説一説。

學生:我是按圖形分類。

教師:哦,按照形狀相同的分,這些,圓圓的物體,對嗎?(教師拿着圓柱形的教具),好,請大家再把它輕輕地放進去。

教師:其實,這些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大家拿出數學書出來,翻到32頁,看一看,叫什麼名字。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教師:大家表現得真好,來,給自己鼓鼓掌。

(學生鼓掌)

教師:大家都能説出它的名字來了。但是我還是想考考你們,我舉起一個物體,請你們告訴我,它屬於哪一類,好嗎?

學生:好。

教師:(舉起一個長方體)這是?

學生:長方體。

教師:真棒。(舉起圓柱)這個。

學生:圓柱

教師:(舉起球)這個?

學生:球。

教師:(教師舉起正方體)這個。

學生:正方體。

教師:恩,剛剛是我舉起來,現在,我説一個物體,你們舉起來,好嗎?

學生:好。

教師:請大家舉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長方體,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再來,請大家舉一個圓柱。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請大家舉正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1、2、3(教師做出坐端正的動作,示意要學生坐端正)

學生:坐端正。

教師: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舉一舉了,待會在小組裏面,請小組長出題目,我們再來舉一舉,好不好啊?

學生:好。

教師: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熱鬧地開展起來,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巡堂)

(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安靜並坐端正)

教師:我剛才看了一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非常棒。同學們,我們現在能説出它們的名字了,老師這裏有它們的大頭貼,誰能對號入座,把它們貼上去呢?(教師舉起手,示意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舉手)

教師:好,來,這位女同學。

(學生上黑板貼)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貼得對不對。(學生貼了正方體的圖片)請回。再請一個,誰來?

(學生舉手)

教師:好,你來。(學生貼長方體的圖片)

教師:還有很多照片呢,誰再來?來,你來。

(學生貼圓柱的圖片)

教師:還有一張照片,請那位男同學來。

(學生貼球的圖片)

教師:它們都貼對了嗎?

學生:貼對了。

教師:貼對了。好,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教師用手指着立體圖形的圖片,由學生説出它們的名字)。你們想跟它們交朋友嗎?

學生:想。

教師:好,請你們選擇一個做你們的好朋友,然後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們是張什麼樣,摸上去是什麼感覺。好,開始。

(學生活動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遊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遊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

二、複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裏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麼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麼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並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鋭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並板書:鋭角和鈍角二、探究鋭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鋭角與鈍角有什麼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麼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鋭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鋭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麼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鋭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麼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覆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後,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説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慾望)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找遊樂園裏的鋭角與鈍角(課件出示遊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遊樂園裏物體中的鋭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鋭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裏有鋭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鋭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鋭角

生4:文具盒上有鋭角

生5:玩具上有鋭角和鈍角

4、説説這些角的名稱

(生説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鋭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鋭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鋭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説點什麼?

生1:大家好,我是鋭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鋭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鋭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徵,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鋭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遊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後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麼)。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於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説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麼樣、怎麼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並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2~24頁例4,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並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現運算律培養探索、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理解並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問題情景,解決問題。

你從情景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養雞場共有多少隻雞?"該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口答信息,然後獨立列式計算)

全班彙報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師板書: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較兩種解法,發現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舉出生活中的類似例子。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 (50+30)×75=50×75+30×75

(3)在計算中比較並發現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較每排的.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每排的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板書: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師:誰還能舉出符合這個規律的例子?(學生舉例)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幾組算式所反映的規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學生獨立寫出,然後全班交流)

教師整理並板書:(a+b)×c=a×c+b×c 或a×c+b×c=(a+b)×c

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對有困難的也可先在小組中議一議。

最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算的?能説明乘法分配律嗎?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彙報,最後讓學生改正。

4?練習五中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説説運用的是什麼運算律?

先做,再議一議,最後與全班同學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都有些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幻燈片。

學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

2.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塗成紅色。提問:這是什麼圖形?看到圓想到什麼?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麼?(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請同學們思考。

[評: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並決定思想方向,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於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面積,

(如圖)觀察後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個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於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評:這一探索性地設問,使學生產生懸念,引入深思。它與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後的驗證,前後呼應,融為一體。使學生對圓面積與r2的倍數關係,獲得十分鮮明的表象,而且有助於避免與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2r)產生混淆。]

2.學生操作。

(1)學生分別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老師提問: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把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的圖形有什麼區別?(32等份後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

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微機顯示)(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④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⑤你能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嗎?

[評:指導學生自己動手,並通過微機演示,把一個圓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滲透以直代曲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把圓16等份分割後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圓周長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於圓半徑的2倍(2r),所以s=r/22r=r2 (見圖一)

(3)把圓16等份分割後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當於圓周長的1/4,高相當於圓半徑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圓分割後,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高等於圓半徑的2倍,所以s=1/2r2r=r2 (見圖三)。

3.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麼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説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4.比較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找出聯繫和區別,加強記憶。兩個公式都與有關,但圓周長等於直徑長度的倍,而圓面積等於以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即r2等的.倍。

5.自學例1。注意書寫格書和運算順序。

[評:引導學生通過多次不同的實驗,採用轉化的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三、看書質疑

四、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2.根據下面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6釐米 d =0.8釐米 r=1.5分米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據?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s=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s=(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s=(c/2)2求出面積。

[總評:這節課有兩大特色:

一、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推理。通過學生多次不同的剪拼,採用假設、轉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其他的平面圖形,逐步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多層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課恰當地運用了微機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遊戲導入

口算擂台比賽,教師出示口算題目,學生快速説出答案。

教師隨機提問: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通過提問揭示課題《表內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問題1:觀察情境圖,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問題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計算出小旗的.總數嗎?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

生: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問題3:這56面小旗,每列掛8面,可以掛幾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展示兩種方法,教師作出評價。

2.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問題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麼?

生:56÷8=();56÷7=()。

問題2:要用哪句口訣求商?

生:口訣 七八五十六。

觀察發現:仔細看黑板上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説一説。

生:兩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訣。

師生共同總結算法:除數是幾就想和幾有關的口訣,利用乘法口訣求商。

多媒體出示兒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請學生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出示做一做中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如何計算的,集體講解訂正。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給予點評和提升。

(五)佈置作業

學生蒐集身邊見到的能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的一些日常實際問題,以待下節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表內除法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