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安全小常識

來源:時代範 9.49K

魚刺卡在喉嚨急救法、指甲受傷急救等等。

居家安全小常識1

魚刺卡在喉嚨急救法吃魚時,不慎將魚刺卡在喉嚨裏,也會引起很多麻煩,如果引起火症,説不定要長期求醫。急救措施較小的魚刺,有時隨着吞嚥,自然就可滑下去了。

如果感覺刺痛,可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咽峽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兩邊,因為這是魚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發現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長鑷子夾出。

注意事項

1、較大的或扎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作吞嚥動作,疼痛不減,喉嚨的入口兩邊及四周如果均不見魚刺,就應去醫院治療。

2、當魚刺卡在嗓子裏時,千萬不能讓患者囫圇吞嚥大塊饅頭、烙餅等食物。雖然有時這樣作可以把魚刺除掉,但有時這樣不恰當的處理,不僅沒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感染髮炎就更麻煩了。

3、如果大口咽飯魚刺仍不掉時,自己就不要再動手。有時魚刺已掉,但還遺留有刺的感覺。所以要等待觀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適時,一定要到醫院請醫生診治。這也是魚刺刺傷時最恰當的處理方法。

4、魚刺刺着喉頭的説法並不正確,多數是魚刺長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處。

指甲受傷急救及注意事項急救措施

1、指甲被擠掉時,最重要的是防止細菌感染。應急處理時,道先把擠掉指甲的手指,用紗布、繃帶包紮固定,再用冷袋冷敷。然後把傷肢抬高,立即去醫院。

2、指甲縫破裂出血,可用蜂蜜對一半温開水,攪勻,每天抹幾次,就可逐漸治癒。如果指甲破裂者是球類運動員,在治療期間,如果需要繼續打球,在打球之前,一定要用橡皮膏將手指末節包2-3層,加以保護,打完球后立即去掉,以免引起感染。

3、如果因外傷引起甲牀下出血,血液未流出,使甲牀根部隆起,疼痛難忍不能入睡時,可在近指甲根部用燒紅的縫衣針扎一小孔,將積血排出,消毒後加壓包紮指甲。

居家安全小常識
  

注意事項

1、手指甲被擠掉後,萬一是夜間,不能去醫院時,應對局部進行消毒,如家裏有抗生素軟膏,應除上一層。第二天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2、平時不要把指甲剪得太"禿",否則會造成指甲縫破裂出血。

3、有指甲破裂出血史的`人,還應在日常的膳食中注意多吃些含維生素a比較多的食物,如白菜、蘿蔔、韭菜和豬肝等,以增加皮膚的彈性。

生活中,被貓咬了怎麼辦一旦被貓咬傷或抓傷,要立即對傷口用2%碘酒消毒處理,視情況服用抗生素。如果情況不穩定,應儘早去醫院診治。

發展成貓抓病,病程就會延長,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治療。養貓的孩子還容易患上弓形體病,這是由於貓的糞便中含有一種叫弓形體的卵囊,當人吃了被這種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後,便會出現發熱、四肢無力、肌肉痠痛、肝脾腫大、黃疸等病症眼下正是狂犬病的高發季節,醫生提醒,被貓咬傷也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市民千萬不能大意。

狗、貓、老鼠屬於一個上下傳染鏈,如果發病的狂犬咬過貓,而被咬的貓又咬了老鼠,那麼狂犬病毒就會在3種動物之間傳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貓或者老鼠攻擊人類,哪怕只有一道輕輕的抓痕,同樣可以讓人感染狂犬病。

1、首先要看咬傷程度,如果沒出血,只是破損表皮,那麼稍微沖洗一下,用滴露或威露士洗手液清洗一下就可以了,還可以在傷口上抹點百多邦或金黴素、紅黴素眼膏。

2、如果咬傷出血的話,那麼立即要用大量清水沖洗,同時擠出貓貓留在傷口內的唾液,反覆塗抹鹼性肥皂,反覆沖洗到傷口發白為止,不要怕疼,洗的越深,越徹底越好(大約要20-30分鐘)。然後在傷口上塗抹碘酒,就可以了。

3、關於是否打狂犬疫苗,我的觀點是,如果是明確瘋貓或流浪貓所咬,那麼要去打針的,同時還要注射破傷風血清。一般家裏長期養的貓咬傷,只要象2這樣處理,基本可以不要去打針了,不過要是咬的是面部,四肢近中樞神經的部位,而且特別嚴重,還是建議打針。(註明:如果你的貓貓是狂犬病毒長期隱匿攜帶者,即使它注射過疫苗只能使它不發病,並不意味着你被它咬後也不發病)

居家安全小常識2

居家用電安全小常識

1.嚴格按照電器使用説明來使用電器,而且仔細閲讀使用説明中提示或__告的注意事項,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做危險的嘗試。如果不認識字最好有__人士講解或__作,如果是兒童使用的話一定要有成年人在場。

2.使用電器時,先__電源__頭,後開電器開關。使用完時,先斷電器開關,後拔電源__頭。人本身就是導體,不要用手去碰通電電器的金屬部位,也不要用力去拔電線和__頭,會有觸電危險。

3.水是可以導電的,這個要千萬注意,所以不要用濕手濕布去碰帶電通電的電器,不要在電線上懸掛物品或晾曬衣物,否則都會引發觸電事故。

4.電器設備突然冒火噴火星,原因不明的情況下注意不要用手拔__頭,也不要直接滅火,應該先斷電,用絕緣體拔掉__頭,再滅火。

5.維修或者移動電器的時候要先斷電,而且如果發現有裸露的電線時,一定要用絕緣的膠帶把它纏上封好。不要私自亂拉亂接電線,很容易造成短路引發危險。

6.帶有金屬外殼的可移動電源,要使用三芯塑料護套線或者配套的三腳__頭和三眼__座。__座內要安裝接地線,注意不要把接地線連接到水管或煤氣管上,否則會引起重大事故。

7.如果發現電線掉落,不管有沒有電,都不要上前觸碰電線,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8.發現有人觸電時,不要直接上去拉,這樣自己也會觸電,應該第一時間斷電,如沒有開關那麼用乾的絕緣物體將電線挑開,使觸電者遠離電線。再根據情況採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或者送往醫院。

居家安全小常識 第2張
  

居家安全防範知識

社區是我家,防範靠大家。鄰里之間團結合木,互相照應是加強防範的最好良藥。當遇到陌生人在住所附近徘徊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時進行監視、盤查或物業保安室電話和110報警。愛護公共防盜設施,出入公共防盜門要隨手關門,不要將公共防盜門鑰匙借朋友,不隨便為不認識的人開啟防盜門。

出門入睡前,不要忘檢查。家居的各門、窗、排氣孔、空調口要經常檢查,損壞時要及時更換,出入家門要隨手關鎖門。不要把鑰匙交給不懂事的小孩。特別是外出和臨睡前,要仔細門窗是否有鬆動的`情況,對臨街和較為偏避的門窗,適當進行加固,樓房住户將門窗關閉(廚房、廁所、陽台為重點部位)

有錢存銀行,密碼記心上。家裏不要存放大量的現金、存摺、存摺上的賬號、密碼。密碼要記在心上或其它祕密本子上,不要同身份證、户口本放在一起。

物品做標記,被盜也不怕。如果在貴重物品上刻上特定且不易抹去的標記,不法分子就不易銷髒了,可以取到有效保護自己財產的作用。

發現有竊賊,請勿驚慌。一旦發現或發生被盜現象,不要驚慌,更不要輕易翻動現場,要迅速報警。

進門之前回頭望,防止生人在尾隨。當你在上下樓梯間、電梯間或單元樓門口遇到生人時,要留心,發現生人要警惕,特別是進家門,勿與陌生人同進樓,必要時,問找誰,防止對方突然襲擊。

遇見陌生人,問清再開門。老人、小孩、女性獨自在家時,對陌生人檢查水電、氣、房屋修繕、電梯維修、借用物品、推銷產品等理由叫門時,不要隨意開門讓其進屋,必要時立即通知物業保安室。

多一份防心,少一份禍星。平時對不明底細的人,不能隨便往家裏帶。自己的住處、具體工作單位、電話號碼等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

現在可疑速報告,沉着應對保安全。發現可疑對象,就迅速向物業保安或110報警。對老人小孩來講,在不能確保自己的呼叫能夠得到鄰里的協助時,切記盲目呼叫,以免遇害。

居家安全小常識3

居家安全常識教育

活動名稱:

注意安全用電

活動目標:

1、瞭解電的用途,知道安全用電不會發生危險。

2、通過辨析活動,瞭解安全使用電器的基礎知識。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電線一段、插座一個、“電”的標誌一個。

活動過程:

1、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初步瞭解電器的用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電器產品,你知道哪些電器呢?它們有什麼作用?

(2)這些電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這些電器要工作,都離不開什麼呢?

(3)你知道電從哪裏來?(發電站)(4)教師小結:電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的生活再也離不開它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但這位電朋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傷人的。

2、出示電線,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你在哪裏見過?仔細看看裏面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介紹:這是電線,裏面是銅線,會導電。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銅線,是保護層,我們抓在手裏沒有電。但是塑料壞了,我們就會碰到電,發生危險。

居家安全小常識 第3張
  

3、組織幼兒討論:

(1)如果你們家的`電線破了,怎麼辦?(用專用膠布包裹)(2)如果你看見電線斷落在路上,應該怎麼辦?(繞過去)

4、出示插座,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2)教師介紹:這是插座,裏面有銅絲或銅片,可以導電,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護層。如果將手伸進去,就會碰到銅片,電就會傳到人的身上,發生危險。除了人和銅會導電,水也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濕的手接電源。

(3)出示“電”的標誌,讓幼兒認識,並知道看見“電”的標誌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看圖説説: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這樣做對嗎?

使幼兒知道簡單的安全用電常識,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前給幼兒看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安全用電環節上,請孩子們再看使用電器正確與錯誤的錄像,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讓幼兒分組自由討論的方法,自由的探索家用電器的名稱、功用等,幼兒興趣很濃,討論得很激烈,很多幼兒能根據已有經驗講出自己知道的想法、結果。最後又啟發幼兒用記錄的形式區分家用電器。很多幼兒能分辯出是否是家用電器,本次活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