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享受競爭過程中的樂趣

來源:時代範 7.52K

技巧1:失敗為成功之母

教會孩子享受競爭過程中的樂趣

情景:小嘟嘟的好勝心特別強,從來都是隻能贏而不能輸,哪怕和鄰家的孩子玩球,也要非贏不可。如果輸了,他就會傷心得連飯都不吃,噘起小嘴半天不理人。

分析: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説,比賽中的輸贏並沒有像大人們想象中那麼重要。他們更在乎的是,比賽好不好玩。只有等七八歲時,他們才會真正開始意識到競爭是怎麼回事。如果發現孩子特別在意輸贏,如輸後常號啕大哭,或不自主地自言自語,以及在比賽中過度焦慮,都是異常反應,需要父母和孩子認真地聊聊。

提示:父母可以問問孩子為何如此在乎比賽結果?然後再問孩子今天在玩球中,他出了哪些力?並告訴他,儘管輸了,可是你已經很努力了。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個道理,“輸”其實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並不遜於成功,應該學會優雅地面對失敗。

技巧2:潛移默化的影響

情景:小露露在鋼琴考級時失利了,心裏很難過。吃飯時爸爸安慰她:“雖然今天你鋼琴比賽沒有成功,但是你已經盡力,不要再難過了。”可飯後,爸爸在看奧運比賽時,看見哪個球員錯失良機,就會情不自禁地喊聲:“笨蛋!”讓露露很難理解。

分析:孩子對失敗的認識通常是從父母的處世原則中進行學習,事實上,父母決定了孩子對競爭的看法。有時父母説話時潛在的情緒、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都能讓孩子獲得最“真實”的信息。尤其是父母在評論他人比賽結果時的措辭,已經讓孩子知道,輸贏在他們心中佔有多大的比重。

提示:父母應多注意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別用過多的期望讓孩子揹負太大的壓力,而將其最真實的想法忽略了。只有讓孩子找到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需求,才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技巧3:讓樂趣佔據心靈

情景:靜靜在12米往返比賽中雖然落在隊伍的最後,但是她還是追趕着,結果在她的努力下,跑了個最後第二名。比賽結束後,她不僅友好地恭喜獲勝的小夥伴,還快樂地跑到父母身邊,輕鬆地對父母説:“今天我玩得很開心”,父母也給她一個熱烈的擁抱。在父母眼裏,女兒能如此面對失敗,她已經是個勝利者了。分析:在“競爭”和“輸贏”走進孩子的思想之前,樂趣是吸引他完成一件事情的主要動因。嬰幼兒的心理隨意性強,行為常常直接受興趣左右。如果孩子在壓力下學習,又不能很好地調適,很可能會感到威脅和恐懼,從而產生厭學。

提示:對孩子來説,做遊戲、比賽,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樂趣應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能克服困難,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完,更多的時候不是某種褒獎,而是讓他享受這個過程。所以,競爭也可以是健康的,關鍵是讓孩子從中享受這個過程和學習新的生活技巧,如團隊合作等。這些技巧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不該對孩子説的三句話

①“別人如何,你怎麼不行?”父母有意無意地將孩子與他人比較,有失公平,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如果重複多遍,會讓孩子對自己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從而產生自卑。

②“你看某某又得了第一。”這種説法容易讓孩子熱衷這種競爭對手,而對事情本身的興趣和思考淡漠了,無法從活動得到快樂。

③“你看,那笨蛋又輸了”父母的無心之語會讓孩子敏鋭地感受到,父母對失敗的看法。而認為父母平時説的“輸了沒關係”是用來騙人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