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

來源:時代範 1.41W

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每個初涉社會,踏入工作崗位的人,或多或少都曾接受過親人、朋友、老師的建議與勸告,甚至在工作幾年之後跳槽時,朋友、同事都給過不少的建議,可能很多的人,就因為這些建議而選擇了現在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現在分享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

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1

1、錯把理想當目標

大學生中不乏有各種各樣的職業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為明星,成為科學家,成為世界首富,成為……這些看似很難實現的理想,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的。(除極少數的外。如英國,即使是繼承的,那他的先輩也是白手起家的,而其後代只不是幸運罷了。

所以,在職業發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們的大學生卻把職業理想僅僅當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將理想當作了目標。目標是我們可以實現的,是我們在實現職業理想過程中的階段劃分。只有把宏大的職業理想轉化為無數的可實現目標,我們的職業理想才會最終得以實現。

當悲哀的是我們的大學生整天喊着要實現職業理想時,卻沒有把理想轉化為職業目標,更沒有去把轉化的職業目標實現,最終,宏大的職業理想轉為職業空想了。

2、錯把手段當目的

在我們把職業理想轉化為職業目標後,我們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實現職業目標。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實現目標的手段當作了做事的目的。當我們抱着實現目標的心理去選擇不同的操作手段時,很多人已經是在為選擇操作手段而選擇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們選擇操作手段是為了什麼了,從而導致做了事卻沒有實現目標,或者為了做事而做事。

比如説,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把我們專業知識的不足彌補,但往往很多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在學習,或是在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時候學上下很大的功夫,還要不斷的激勵自己要學習不要玩等,這些統統都已經偏離了他學習的目標了,而在這些無關因素的考慮上已經不是他要學習的目的了。

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
  

3、錯把途徑當結果

實現職業目標會有很多的途徑,我們要結合自己的綜合因素去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途徑,選擇最佳途徑是為了更快的實現我們的職業目標,從而最終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只有實現了我們的職業理想才是我們最終需要的結果,只要這個最終結果一天沒有實現,我們就不能懈怠。

如有的同學的職業理想是銷售總監,他選擇這個晉升軌跡:銷售代表、業務員-》銷售主管—》區域銷售經理-》銷售部經理-》銷售總監。這個途徑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為實現銷售總監這個結果而服務的。但有些大學生在做了銷售主管後,就沒有向區域銷售經理的意識和衝勁了,最終銷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職業結果了,那他的銷售總監夢就自然落空了。

4、錯把行業當崗位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許多大學生的求職簡歷上這樣寫着,求職意向:建築設計院,建築施工單位,市政工程公司,與建築相關的公司,他求職的是建築這個行業。難道他能做建築行業的所有工作?其實他根本不能,其實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自己最擅長做什麼。

而最終錄用他的是具體的企業和具體的崗位。沒有企業目標還可以,但若沒有崗位目標,他又可以做什麼呢?又能做好什麼呢?要知道企業錄用的.是能夠勝任具體崗位的員工,如果你不具備崗位的任職資格,那企業又怎麼會錄用你呢?當大學生把行業當作要應聘的崗位時,暴露更多的是大學生沒有核心競爭力,更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意識

所以他們在求職時把希望更多放在了“廣撒網,撈大魚”,以為機會會更多,實則別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麼,又怎麼給他機會呢?

5、錯把就業當擇業

能夠實現職業理想,不在於你做了什麼,更多的在於你沒有做什麼。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時間、資源都放在職業理想上,那職業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大學生確定職業理想後,就必然會涉及到具體的行業、職業,而我們更多是從具體的職業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問題是,當我們大四畢業時,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從實現職業理想的角度看,我們所做的工作一定要與職業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否則,所做的工作將不會對職業理想產生支持,那實現職業理想的日期就遙遙無期了。

所以,我們要選擇與職業目標相關的崗位工作。但相當多的大學生把就業當作了擇業,他們以為做着工作總會學到些東西;其實不然,在職業發展這個層次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錯了,那走的越遠不是離目標越遠嗎?

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2

第一個障礙,選擇工作太盲目。

首先,對自己的性格、愛好沒有清晰的認知。

其次,並沒在就業前對目標行業和公司進行了解,並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

另外,在就業時沒有重視對發展潛力和空間的考慮。

第二個障礙,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説白了就是惡性循環,剛開始你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可能是高的,進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行業和企業,發展空間和施展空間限制,心裏不舒服,帶動工作績效降低,久而久之,自身能力也被拉低。

著名的打工女皇“吳世宏”就是很好的例證,從IBM從業14年,到為TCL服務,後來離職也沒有了關注度,説明又到了更低的企業。

大學生的職業錯亂症 第2張
  

第三個障礙,缺乏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

首先、這世界在飛速變化,知識和技術大步飛躍,沒有人能吃“老本兒”吃一輩子。

其次、大學生在大學時沒有培養意識去培養自己的持續學習能力,很多同學只有遇到危機才臨時找“救命稻草”,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學習節奏,反而影響了具體工作。

第四個障礙,職場人脈搭建不暢。

首先,大學生沒有意識到人脈資源對個人發展和未來事業的重要性。

其次,他們沒有在大學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想搭人脈卻無從下手。

另外,很多大學生沒有抓住大學的好時機,多找實踐機會,增強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加自己的人脈資源。

所以,大學生平常對於職場人脈疏於建設,關鍵時候到了事情上,找個想幫的人都難。

第五個障礙,沒有“第二競爭力”。

每個行業有高潮,也有低谷,像當前的傳統行業普遍不景氣,互聯網卻如火如荼跑馬圈地。

很可能以前能讓你在職場中縱橫馳騁的技能已經和社會大環境脱節。

那麼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大學生好好想想,自己還有沒有“第二競爭力”,就是説有沒有在平時抓緊時間學習一個備份職業技能,當成自己的職業備胎,如果有的話,迅速找到時代的契合點,仍然可以讓你施展才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