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來源:時代範 2.28W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所謂數學思維,它是一種認識數學本身或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辯證思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1

一、 從自學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為了獲取新知識而獨立開展的學習活動。要培養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自學中進行。開始時,教師可以提出自學要求或編寫自學提綱,讓學生在教師正式上課之前按自學要求或對照自學提綱在課前或課內自學課本。自學時可以討論,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記號,然後問同學或者教師。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後,可以逐步從依賴自學提綱過渡到不依賴自學提綱,最後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這個途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P7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時,按照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首先體會什麼是周長。

1、教師談話,引導出加工小布藝的事情,讓學生説一説在加工之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引出要剪好小布藝布料和需要的花邊;

2、提出問題:怎樣確定粉色小布藝的花邊要多長呢?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利用準備好的工具解決這個問題;

3、充分發揮各小組測量粉色小布藝的方法和結果,並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後教師指出:花邊的長就是小布藝的周長。圍繞一箇中心(周長),突破一個難點(測量),得出一個結論(圖形的周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思維途徑。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二、從討論中培養探索思維能力

在學習新知識階段,教師重視加強操作感知和知識遷移的指導,從整體到局部設計有坡度 、有層次、有啟發性、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系列問題和操作要求,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想問題、尋找方法作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在教學部編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P44“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玩具廠手工製作車間,每天生產80個玩具熊,平均分在4個箱子中,每個箱子裝多少個呢?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這樣去進行的——學生之間是分組討論,有的想:每一次每箱裝10個,第二次每一次每箱再裝10個,這時每箱裝20個正好裝完……有的想:我把80看做8個10,8個10除以4等於2個10……有的想:我這樣想:20×4=80,所以80÷4=20。最終學生討論、交流,養成多種思維,集思廣益,多渠道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從説理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説理。比如説算理、法則、公式、規律、題意、數量關係……從説理中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比如部編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P78“長方形周長=(長+寬)×2”,把這個公式用學生語言説一説: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才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也可以這樣説,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那麼就可以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了。

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也養成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從訓練中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溝通知識與能力的橋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精心設計有指導性的課堂練習,是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習完一個新知識後,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從這幾方面精心設計練習:

1、圍繞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

2、針對易錯易混淆知識設計對比性練習;

3、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

4、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實踐不同層次的練習……比如部編版國小數學三四年級上冊P49“倍數”中90÷18=5的表述中,90÷18沒用餘數,我們就説90是18的倍數。關鍵詞“沒用餘數” 我們才能説90是18 的倍數。而實際在教學中通常遇到一些學生,90是倍數這種説法。

至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沒用理解倍數的真正意義,倍數的真正意義是在整數除法中,被除數除以除數所得的商是整數,而且沒用餘數,我們才能説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倍數是兩個數的關係(被除數和除數的關係),所以,單純説一個數是倍數那是錯誤的。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2

(1)提供感觀材料,組織從感觀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從具體的感觀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學生邏輯思維的顯著特徵、隨着學生對具體材料感知數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強,邏輯思維也逐漸加強。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觀材料,並組織好他們對感觀材料從感知到抽象的活動過程,從而幫助他們建立新的概念。

(2)指導學生積極發散拓展,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

數學教學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前人間接經驗的過程,而指導學生知識的`積極發散,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正是學生繼承前人經驗的一條捷徑。

中學數學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都潛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們之間有機地聯繫着,我們要挖掘這種因素,溝通他們的聯繫,指導學生將已知遷移到未知、將新知識同化到舊知識,讓學生用已獲得的判斷進行推理,再獲得新的判斷,從而擴展他們的認知結構。為此,教師教學新內容時,要注意喚起已學過的有關舊內容。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第2張
  

(3)強化練習指導,促進從一般到個別的運用。

學生學習數學時,瞭解概念,認識原理,掌握方法,不僅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的發展過程,而且要從一般回到個別,即把一般的規律運用於解決個別的問題,這就是伴隨思維過程而發生的知識具體化的過程。因此,一要加強基本練習;二要加強變式練習;三要重視練習中的比較和拓展練習;四要加強實踐操作練習。

熱門標籤